
近日媒体报道,我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器的航母福建舰入列进入最后关键阶段。同时,此前印巴冲突擦亮了中国军工名片,国外采购意向不断增强,叠加“9.3阅兵”持续引发市场关注,军工板块催化不断。
我们认为,当前军工行业整体处于需求恢复的过程中,且后续基本面继续向好的趋势较为明确。随着地缘风险频发推动全球军费上行,我国军贸逻辑持续强化,有助于国内军工企业迎来第二增长曲线,打开成长天花板。内需与军贸的双重驱动下,军工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格局。
内需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交汇期,“百年强军”的目标节点也已临近,军工行业景气受到明显提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2027年前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军正处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装备建设仍将持续推进,同时实战化训练将加大武器装备的消耗,不断产生新增需求。
军贸方面,随着地缘趋势不断升温,多国军费开支迎来新高,军贸市场有所扩容,而目前中国在全球军贸市场的市占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军贸项目利润率较高,同时可以摊薄前期研发成本,较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此前中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以优异表现为中国军机出口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自主装备有望凭借突出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获得更多潜在客户认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军工板块迎来内需、军贸与阅兵的多因素共振。其中,航空领域资产证券化率高,资产相对优质,航空主机厂当前仍在执行“十四五”规划框架内的生产交付任务,但市场对未来3年需求较高的持续性存在预期。随着国内升级换代以及军贸逐步落地,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有望实现企业每股盈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中长期来看,飞机型号的代际更迭有望成为行业主线。
对于导弹和兵装领域,其“十四五”规划的执行率较低,是过去两年需求压制较为严重的方向。目前航天、兵器领域的弹药类主机院所已陆续启动排产,需求恢复已处于传导中,在军工板块的复苏中有望体现出较高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