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最近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800点(数据来源:ifind,截至时间20250827),这时候可能有些人心里直发痒,总在想我是不是也该冲一把?
不过,再好的行情也不可能天天上涨,也会出现下跌甚至是大跌的时候,这时候咱们可能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心里打鼓,行情还在吗?我已经买的基金亏了怎么办?
这时候先别急着恐慌和担忧,其实,市场下跌的时候反而是我们重新思考投资决策的好时机,可以重新审视大涨时候那些“上头”的操作。
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或许可以分几步慢慢了解自己和基金。
第一步,先认清自己。投资最怕“错配”,比如激进的人买了货币基金,嫌收益像乌龟;保守的人满仓了高风险基金,一看波动就失眠。
这时候,我们不妨拿出纸笔,写下三个问题:我能承受的最大回撤是多少?我多久不用这笔钱?我能接受的最大亏损是多少?答案没有对错,写下来能一定程度上帮你作出“风险画像”。这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能承受怎样的波动,那么也就应该接受和风险相对应的收益。
第二步,给基金做“体检”。基金品种繁多,但我们可以去看看不同基金的风险等级、季报、净值变化等等公开资料,大致了解基金的风格、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除了观察基金的净值,甚至可以去看看一些基金的最大回撤,是不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第三步,把合适的人与合适的基配对。我们在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去选择合适的基金了。
如果你是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或许可以考虑波动较高的一些基金,例如科创板的宽基、北证50指数基金等等。
如果你是平衡型投资者,如果仍然看好后市的行情,也许可以看看一部分宽基指数基金,例如沪深300、中证A500等指数基金,目标是力争跟上市场整体涨跌。
如果你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但又努力想在权益市场分一杯羹,或许可以考虑一些相对波动较低的基金,例如红利低波指数基金等等,但也要注意控制好基金的配置比例哦。
最后,风险偏好因人而异,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强行改变自己的风险偏好,先认清自己,再去找合适的基金,或许能让我们无论在哪种市场行情中,都更加游刃有余。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投资者教育,内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及法律文件,亦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文中数据仅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不作为基金业绩表现的承诺或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并承担基金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