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市场有点让人揪心——恒指三天跌了700多点,眼看要摸到25000点的关键支撑位。但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每次市场“打摆子”,总有些板块像定海神针一样稳。比如昨天银行股就玩了一把“深V反弹”:午后指数还在往下探,银行股却突然拐头向上,多只个股翻红,成了弱市里的一抹亮色。
为啥银行股这么抗跌?说白了就是“稳”字当头。中泰证券最近做了个有意思的研究:以前银行股是“看天吃饭”——经济好的时候跟着涨,经济差的时候跌得狠;但现在逻辑变了,不管市场是牛是熊,银行股每年稳定的分红就像“定期存折”,成了资金避险的好去处。就像老话说的“家有余粮心不慌”,现在市场波动大,大家反而更珍惜这种能“躺赚”的品种。
数据也在印证这个趋势。国盛证券跟踪了上半年上市银行的成绩单,发现营收和利润增速都转正了:营业收入涨了1%,净利润涨了0.8%,比一季度明显好转。更关键的是,银行股的“估值底”已经显现——华泰证券算过,现在银行板块的市净率只有0.71倍,相当于用7毛钱就能买到1块钱的资产,这在历史上都是偏低的水平。连保险公司都坐不住了,今年以来疯狂加仓银行股,就是为了多收点稳定的股息“补利息缺口”。
机构资金的动作更明显。二季度基金持仓数据显示,银行股的仓位直接冲到了近四年最高点,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城商行,成了基金经理的“心头好”。华泰证券算了一笔账:现在基金持有的银行股比例是4.87%,但还有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后续可能有更多资金涌入。
不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银行股有点“技术活”——几十只股票挑花眼不说,单个银行要是碰到个利空(比如贷款收不回来),股价可能直接“躺平”。这时候,指数基金的优势就出来了。比如$鹏华中证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它就像个“银行股篮子”,把港股上市的20多家核心银行一网打尽,包括汇丰、渣打这些国际大行,也有招商、邮储这些内地龙头。买这只基金,相当于同时持有了一篮子银行股,既分散了风险,又不用操心选股。
更让人心动的是它的收益表现。成立至今累计涨了90%,近三年涨了72.7%,近两年涨了63.5%,就算今年市场这么折腾,也涨了41.8%。最厉害的是“稳”字诀——连续7个季度、连续4个自然年都赚钱,哪怕2022年港股大跌,它也守住了正收益。现在港股还在震荡蓄势,但银行股的估值已经跌到“地板价”,机构资金又在持续加仓,这时候通过鹏华香港银行指数C布局,相当于用低成本搭上了“顺风车”。短期波动不用怕,长期拿着分红再投资,收益可能比自己折腾股票还高。#时隔四年!华为麒麟芯片回归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