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对红利资产的讨论再度升温,港股红利资产因其估值和股息率的优势,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和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增持。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险资举牌已达16起,不仅节奏上较2024年(全年20起)更进一步,且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公共事业、能源等港股红利板块。
为什么银行股突然成了香饽饽?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
当下低利率时代,存款收益缩水,理财破净频现,"钱该往哪去"成了全民焦虑。而银行股凭借3.69%的平均股息率(比国债收益率高出近1倍),化身"收益压舱石"。更妙的是港股银行——同样工商银行的股票,H股价格比A股便宜三成,分红却因免税政策实际多赚10%。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郑州银行H股年内暴涨35%,外资和险资的买单队列越排越长。
政策的引导与低利率环境的深化,是险资提高红利类资产等优质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和意愿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表示,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同时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在低利率叠加资产荒的背景下,盈利良好、股息率高的红利类资产成为险资增配权益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下震荡恰是黄金布局窗口
观察市场脉络会发现,银行股近期虽经历技术性回调,但核心逻辑丝毫未损:经济复苏让不良率稳在0.9%低位(如苏农银行),地方国资密集增持中小银行(超20家银行年内"补血"),板块市盈率仍处历史洼地。长江证券用数据揭示真相:相比水电、高速等传统红利板块,银行股息率更高,盈利波动反而更低。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在资产荒背景下堪称稀缺资源。
着眼长线的投资者,不妨借道指数基金一键布局。以$鹏华中证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为例,这只基金打包了汇丰、建行、工行等国际金融巨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近90%,近一年涨幅超36%。它用自动化操作避开个股风险,精准捕捉整个行业红利——就像开通了港股银行"财富直通车",让普通人也能分享万亿险资的掘金红利。#九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