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重要的财税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关注:从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及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看似专业术语的背后,其影响简单清晰——持有这些债券能拿到的“真金白银”,实际变少了。
市场敏锐的“嗅觉”立刻做出反应。债券投资的税后收益面临下行压力,而能够稳定提供可观现金回报的资产,吸引力随之凸显。方正证券分析指出,银行股所具备的高股息优势并未因此削弱,其性价比反而在对比中更加突出。民生证券则进一步点明,保险资金这类追求稳健回报的“大块头”,其配置思路可能因此发生转变。它们或将更倾向于寻找那些既能提供较好回报,又能有效应对债券收益下降和长期利率走低挑战的资产组合。一个清晰的趋势是,“免税资产+高股息权益”的配置模式有望得到加强。
在此背景下,横跨A股与H股的银行板块,因其独特禀赋,成为市场焦点。
银行股,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长期以来以慷慨分红著称。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股息率长期稳定在5%以上,部分H股银行甚至提供更高的现金回报。在整体利率环境走低的当下,这种能提供稳定、可观现金流的“类固定收益”特性,使其价值被重新审视,成为承接部分债券资金需求的理想选择。
H股银行更添独特优势。首先,税收政策友好——保险资金持有H股满12个月,其股息可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其次,价格优势明显:H股银行股普遍较其对应的A股存在显著折价,意味着能以更低成本买入同一家优质银行的核心权益。这两点叠加,使得H股银行对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资金,吸引力倍增。
市场动向印证了这一趋势。险资对银行股的偏爱由来已久,且仍在深化。观察上市公司一季报可见,保险资金重仓持有的银行股市值高达2657.8亿元,持仓占比持续攀升至45.05%,远超其他行业。在港股市场,这一趋势更为显著,保险资金在主要银行股中的持仓规模巨大,占比惊人。机构分析认为,驱动险资增配的重要源头——分红险保费今年持续回暖。只要银行股提供的股息回报仍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水平,这种配置需求就有望延续,推动银行股估值逻辑更多地向其丰厚的分红能力倾斜。
当政策红利转向,高股息资产迎来价值重估契机,尤其H股银行集稳定高分红与税收、折价双重优势于一身。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便捷、高效地把握这一机遇?$鹏华中证香港银行指数(LOF)C$ (代码:010365)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工具。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超85%)囊括建行、汇丰、工行等核心金融龙头,深度受益于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及内地经济动能。其历史表现印证了“能涨抗跌”特质:成立以来涨幅高达95.98%,逼近翻倍,且历年保持正收益。尤其在2024年,基金上涨33.75%,显著超越同类平均11.37%的涨幅,实力入选天天基金“历史能涨抗跌股基”榜单。在红利机遇与稳健增值的平衡中,提供了一种值得关注的配置选择。#华为将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