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银行股如同沉睡的巨人,股价数年如一日地横盘震荡。然而2025年的资本市场却上演了一出“逆袭大戏”:截至7月20日,恒生内地银行指数飙升26.37%,国有大行股价屡创新高,招商银行等龙头更是一路高歌。有人不禁发问:这些“大象”为何突然轻盈起舞?是真材实料的行情,还是昙花一现的炒作?
答案藏在资金流动的密码中。百亿市值的银行股绝非游资能撬动,真正的推手来自险资这支队伍。2025年堪称险资入市政策大年:1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要求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向A股;4月监管上调险资权益配置上限;5月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7月财政部更推行三年长周期考核。一套政策组合拳,彻底打通了险资入市的任督二脉。
为何险资独爱银行股?本质是收益与安全的精准匹配。随着保险产品利率全面下调(传统寿险上限2.5%、分红险2.0%),险资综合成本约2.7%。而传统“压舱石”国债收益率已跌破1.7%,资产荒压力下,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股成为险资眼中的“新黄金”:
现金分红堪比债券利息:国有大行常年分红率超30%,招行达35%,即便股价震荡,真金白银的分红从不缺席
估值洼地蕴藏高收益:港股银行普遍市净率低于1倍,六大行+招行平均股息率约5%,稳稳覆盖险资成本
盈利稳健抗波动:虽难现爆发式增长,但头部银行罕有亏损,现金流堪比“印钞机”
真金白银的动向印证了逻辑:平安保险年内连续增持农行H股至16%、邮储H股至14%;新华保险重仓杭州银行;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险资抢筹的浪潮,恰似给银行股注入一剂强心针。
更值得关注的是,港股银行正迎来新一轮利好共振: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有望减免分红税,直接提升实际收益;港股通人民币计价持续推进,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恒生指数成分股调整更吸引增量资金布局金融蓝筹。多方助力下,港股银行股的上涨引擎已然重启。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基”入局恰逢其时。直接投资港股门槛较高,而指数基金如一艘轻舟,助你驶向红利浪潮的核心水域。以$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为例,这只基金高度聚焦港股银行龙头,前十大重仓占比超85%,重仓建行、汇丰、工行等国际金融巨擘。其业绩更诠释了“顺势而为”的力量:成立以来上涨93.37%,近三年回报73.11%,近一年劲升43.36%,即便短期震荡的2025年上半年仍斩获20.48%涨幅!
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总在无声处转向。当政策东风遇上价值洼地,当机构抢筹叠加股息护航,银行股的崛起早已超越短期波动,成为资产配置的新范式。站在红利时代的潮头,借道鹏华香港银行指数基金,或许正是把握趋势的智慧之选——让专业舵手带你驶向确定性更强的蓝海。#中国军工竞争力重估,军贸份额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