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研揭示,超过六成保险公司计划在2025年加码港股投资,业内测算,这股涌向港股的资金洪流或将超过2500亿元。手握巨额、追求稳健的险资如此坚定布局,背后是清晰的投资逻辑。
港股市场,尤其是其中收息回报稳定、价格更便宜的高股息资产,成了险资眼中的“香饽饽”。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0次,其中14次指向港股,更有8次精准瞄准H股银行股。行业领头羊平安人寿年内7次举牌,全部投向H股银行股。6月底,它增持招商银行H股后,持股比例一举突破15%——这并非孤例,而是行业大趋势的缩影。
险资为何对港股银行情有独钟?
收息更实惠:相较A股,港股银行普遍股息回报更丰厚。对需要稳定现金流匹配长期保单的保险公司而言,吸引力不言而喻。
价格更划算:H股银行股估值普遍低于对应的A股,在“资产荒”背景下,这提供了难得的性价比。
政策有红利:险资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可免征企业所得税,进一步提升了实际到手的收益。
这股潮流短期内不会退却。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面临“好资产难寻”的困境。同时,保费持续增长带来更多可投资金,新会计准则也鼓励险资配置能提供稳定股息、波动较低的红利类资产。多重因素叠加,港股银行这类高息、低波、估值实惠的稀缺核心资产,自然成为险资配置的“压舱石”。分析师普遍预计,未来险资南下的步伐仍将坚定。
面对险资重金布局的港股银行机遇,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
直接投资个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面临高昂门槛和复杂操作。指数化投资提供了一条省心省力的路径——它能打包一篮子相关股票,分散风险,紧密跟踪特定市场板块的表现,让投资者轻松把握整体趋势。
例如$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C类代码:010365),就专注于捕捉香港上市银行巨头的投资价值。它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核心持仓囊括建设银行、汇丰控股等金融领域领军企业。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亮眼,接近翻倍;中短期表现同样稳健,近三年上涨超70%,近一年涨幅近45%。持续多个季度和年度收获正收益的经历,实实在在地展现了其分享港股核心金融资产增值的能力。#机器人量产将至?智元、宇树获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