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港股市场,银行板块的表现格外亮眼。在全球市场波动不断、投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港股银行股却逆势走出了一波令人瞩目的行情。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力量?
避险资金的新港湾
当市场刮风下雨,投资者都在寻找安全的避风港。港股银行股凭借丰厚的分红,成了很多大资金的“首选休息站”。相比起A股同类银行和十年期国债那点微薄的收益,港股银行普遍5%-8%的股息率,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像重庆银行H股的股息率就稳稳超过了7%。这些实实在在的分红,对于寻求长期稳健回报的险资、养老金等“聪明钱”来说,就是最大的定心丸。汇丰银行就是个好例子,恢复季度分红并启动回购后,五年内股价竟翻了十倍。真金白银的分红,就是最硬的底气。
政策暖风+资金活水,港股银行如虎添翼
光有高股息还不够,政策的有力支持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活水。从去年开始,政策就鼓励保险资金、理财资金更多地进入股市。到了今年,这股暖风更劲,带来了规模惊人的增量资金。大量资金通过港股通涌入港股,尤其青睐银行板块——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机构都计划加大港股配置。
更关键的是,港股银行股本身价格就相对“便宜”。同样一家银行,它在H股的价格常常远低于其A股价格,有些甚至便宜一半(如郑州银行)。这种巨大的价差,吸引了大量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就像发现了价值洼地。结果呢?年内港股银行指数涨幅远超A股银行指数。
银行自己也在变强
当然,股价上涨不能光靠外在推力,银行自身的基本面也在改善。一方面,存款利率多次下调,降低了银行的“借钱”成本;年初信贷强劲增长,再加上国家化解地方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逐步显效,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有所减轻。另一方面,大型国有银行盈利非常稳健,日均利润高达38亿元,不良贷款率稳稳控制在低位,整体经营健康,为股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股“暖流”还在持续
这几年,指数基金越来越受欢迎。仅2025年一季度,这类基金的规模就突破了3.8万亿元。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资金都流向了银行股。以常见的沪深300指数为例,银行股权重占比就超过14%。跟踪这类指数的庞大资金,就像一股持续不断的“被动买入”暖流,持续托举着银行股的估值。
普通投资者若想参与港股银行股的机遇,借道一只专注于此的指数基金,往往比单打独斗更省心省力。比如$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代码:010365),它紧密跟踪港股银行指数,前十大持仓清一色是建设银行、汇丰控股、工商银行等响当当的行业龙头。这相当于一键打包了港股优质银行股的核心组合,既能分享它们估值回升的潜力,也能稳稳收获可观的分红收益。历史业绩显示,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101.19%,收益强势翻倍!近3年上涨72.49%,近2年上涨71.50%,近1年上涨47.74%,持续跑赢大盘及同类平均水平。
动荡市场中,优质的港股银行股因其高分红、估值优势和稳健底色,正成为越来越多资金寻求安全与收益的“压舱石”。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一只专业、透明、聚焦龙头的指数基金,或许是更轻松、高效参与这一机遇的途径。#两大稀土龙头宣布涨价!还能上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