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圈有个大新闻:港股市场的资金活跃度正在疯狂追赶A股!数据显示,今年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南下扫货的力度堪称“买买买”模式,年内净买入额已突破7300亿港元,直接刷新历史同期纪录。要知道,去年一整年南下资金也就买了8100亿左右,今年才到6月就快追平了。这波资金涌入直接让港股“活”了起来——日均成交额飙升,股票换手率甚至和A股的沪深300指数不相上下,曾经冷清的港股市场突然变得“一票难求”。
为什么资金突然扎堆港股?秘密藏在两个关键词里:估值差和分红率。过去港股长期比A股“便宜”,同样一家公司,在港股上市的股票价格往往比A股低三成甚至更多,这种折价现象被称为“AH股溢价”。但今年情况变了!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最近跌到128点,创下近四年新低,意味着港股的“打折力度”正在缩小。更关键的是,港股银行股的股息率普遍比A股高出一截,像建设银行H股的股息率能达到7%以上,而A股只有5%左右,妥妥的“高分红+低估值”黄金组合。
这波行情里,银行股成了资金眼中的“香饽饽”。南下资金今年光是银行板块就买了1770亿港元,占总额的四分之一。翻开增持榜单,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这些大行稳居前列,连险资都坐不住了——今年险企举牌9次银行股,其中8次砸向港股。为什么机构扎堆买银行?答案很简单: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既能提供稳定分红,又不用担心股价大起大落,简直是“攻守兼备”的典范。
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银行股可能像“开盲盒”:既要研究财报,又要担心个股风险。这时候,指数基金就成了“懒人神器”。比如$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这只基金一键打包了港股最优质的银行股,既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这些内地龙头,也有汇丰、渣打等国际大行。你不用费心分析哪家银行盈利强、坏账少,基金直接帮你买下一整个“银行天团”,坐享整个板块的成长红利。
更让人心动的是它的赚钱能力:过去三年涨幅超61%,近一年飙升40%,连最近三个月都涨了11%。就算在震荡市里,它也连续七个季度、四个年度保持正收益,堪称“分红收割机”。对于不想折腾的投资者,这只基金就像把专业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装进了“自动挡”,每月分红直接到账,省心又省力。
眼下港股银行股的估值修复才刚起步,AH溢价率虽然从60%降到25%,但相比A股仍有折价空间。与其纠结选哪只银行股,不如搭上这趟“分红快车”,让专业团队帮你把握机会。毕竟,在资金蜂拥而至的港股市场,早一步上车,或许就能多一份稳稳的幸福。#军工利好扎堆出现 军工股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