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量产将至?智元、宇树获大单#
随着全球AI产业迅猛发展,大模型训练、AI推理等应用对算力的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AI算力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与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近日光模块龙头上半年业绩预告表现亮眼,也带动了AI相关板块上涨。
我们认为,今明两年AI领域采购开支仍在增加,2025年或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而ASIC(自研专用芯片)需求提升有望带动光模块和PCB(印制电路板)保持较快增速。
当前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仍维持高增速,同时欧洲、中东、日韩、拉美、东南亚等主权AI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ASIC作为一种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而量身定制的集成电路,可以广泛用于计算机、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根据CoWoS数据,AI芯片2026年增长有望快于资本开支增速,说明云厂商资本开支中AI占比或继续提升。而ASIC渗透率提升有望拉动光模块和PCB增长,或将快于芯片增长。
对云厂商而言,ASIC的性能只能做到同代际GPU的70%-80%,但成本端的下降更为显著,单个Token成本可以压缩到GPU的50%左右。光模块和PCB的用量则与主芯片的性能无关,只与芯片数量有关。这意味着,光模块和PCB在云厂商资本开支中的成本占比有望显著提升。
对于光模块而言,得益于ASIC占比提升,光模块市场或仍将维持高增速。而拥有更强性能的CPO,即共封装光学技术(Co-Packaged Optics),可简单理解为将光模块与主芯片集成在一起,是光模块的下一代技术,已经渐行渐近。目前产业已进入量产前的倒计时阶段,行业预计在2025年三季度发布第一代CPO交换机,并有望在2026年正式商用。当前市场对CPO增量器件的初步认知已较为充分,但对远期盈利能力还定价不足。我们认为,在CPO增量器件中,激光芯片环节的附加值高、稳态格局较好,给了国内光芯片厂商弯道超车、切入全球第一梯队的机会。
此外,对于PCB而言,ASIC通常采取一台服务器两卡到四卡的设计方案,单芯片PCB价值量可以做到此前数倍,从而带来AI-PCB的需求提升,在各家公司大幅扩产的情况下,2026年或仍维持供需紧平衡。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