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市场行情如何演绎?#
6月突破与新质生产力重构:创业板指数的上行逻辑与投资机遇。
指数突破的技术与市场共振
2025年6月,创业板指在震荡中完成关键突破。6月25日,指数放量突破2133点关键阻力位,两市成交额激增至1.6万亿元,形成周线MACD金叉的主升浪信号。这一突破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1. 技术面修复:经历年初调整后,创业板指市盈率降至31倍,处于近五年26.1%的历史低位,市净率3.8倍更是处于20.4%分位,估值性价比凸显。
2. 资金面回暖:北向资金在6月累计净流入超200亿元,杠杆资金加仓创业板标的,融资余额回升至1.85万亿元,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修复。
3. 政策预期升温: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财政部明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成分股调整:锚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重构
2025年6月16日实施的创业板指成分股调整,堪称指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变革。此次调整调入8家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包括全志科技(AI芯片)、锐捷网络(算力基础设施)、协创数据(智能终端)等,调出传统周期股。调整后,指数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
1. 行业权重再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提升至9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34%、新能源汽车占24%、生物产业占12%,形成"科技+制造+健康"的黄金三角。
2. 研发投入质的飞跃:新样本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平均增长10%,22家公司研发费用超10亿元,平均研发强度达20%,显著高于主板市场。
3. 注册制改革深化:17家注册制上市公司纳入指数,权重提升至7%,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红利进入兑现期。
二季度上行的底层逻辑与产业支撑
展望二季度,创业板指的上行动能来自三大核心驱动力:
1. 宏观经济韧性增强:2025Q1 GDP同比增长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无人飞行器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5%,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
2. 产业变革加速:
新能源汽车:商务部启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政策推动下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5%,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订单同比增长60%。
人工智能:国产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爆发,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企业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120%,带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35%。
生物医药:创新药械审批加速,2025年上半年获批新药数量同比增加50%,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企业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
3. 资金配置转移: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45%,预计二季度将带来超2000亿元增量资金;公募基金对创业板配置比例从18%升至22%,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东财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 :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工具
作为跟踪创业板指的重要工具,东财创业板ETF联接C(009047)展现出独特优势:
1. 低成本运作: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综合费率仅0.2%,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2. 高流动性保障:截至6月19日,基金规模达3.68亿元,日均成交额超600万元,满足投资者灵活申赎需求。
3. 精准捕捉趋势:基金紧密跟踪创业板指,2025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达15.3%,跑赢同期创业板指1.2个百分点,超额收益明显。
4. 风险分散功能:通过投资于100只成分股,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合计仅32%,远低于同类产品。
以上总结
站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的历史节点,创业板指正从"成长型指数"向"创新型指数"跃迁。6月的突破不仅是技术面的修复,更是产业升级与制度变革的共振。对于投资者而言,$东财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 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工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爆发机遇。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变革深化的背景下,二季度创业板指的上行趋势明确,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正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所言:"创业板指将成为中国新经济的'先行指标',引领资本流向创新前沿"。投资者需以战略眼光布局,在波动中把握机遇,在成长中收获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