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至今,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接近4.0%一路震荡下行至1.60%附近,下行幅度近240BPs。尽管期间也出现过2020年5-7月和2022年11-12月这样的调整,但整体并未改变债券牛市格局。(Wind,2018.1.1-2025.9.8)

2025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了先上后下再上的区间震荡走势,7月份以来债市震荡走弱,进入8月份后更出现明显下跌。(Wind,2025.1.1-2025.9.8)

不少投资者关心,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在“影响债市”?今年还能买债基吗?
与过往债市调整不同,此次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股票市场持续走牛,赚钱效应不断释放,显著推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部分原本配置债券的资金随之流向权益市场,对债市形成直接分流压力;二是“反内卷”相关政策逐步落地,政策预期持续升温,间接带动市场通胀预期抬头,进一步削弱了债券资产的配置吸引力。叠加近期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金新规”)和8月经济数据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债市调整压力进一步凸显。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1 基金新规或对债基配置需求带来扰动
9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基金新规,将债券型基金纳入不满特定持有期限需缴纳基金赎回费的范围。若后续相关条款正式落地,投资者持有债券型基金不满6个月将需缴纳至少0.5%的赎回费,赎回费将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在利率中枢长期偏低的背景下,债券类基金收益本就不高,0.5%的赎回费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低投资者投资债基的意愿。
2 市场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已基本释放
上半年国内GDP实际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全年来看完成年初既定增长目标难度不大,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显著减轻。同时,在国内“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投资者预期国内通胀后续大概率见底回升。综合来看,虽然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修复动能仍然不强,但投资者认为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已基本释放,债市定价逻辑和运行中枢面临调整。
3 股市上涨引发债市调整
今年1季度,降准降息落地滞后使债市过度交易情绪回落,春节后资金面未松、科技领涨权益市场触发 “股债跷跷板”效应,债市做空情绪升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 1.90% 附近。
今年3季度以来,债券市场开始明显走弱,主要原因是权益市场持续上涨,上证指数在短期内连续突破关键点位,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再次形成了“股债跷跷板”效应。
回溯最近五年,债市共有五次较大调整:2016年末金融去杠杆、2020年年中货币政策正常化、2022年年末理财赎回潮、2024年9月末至10月初“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的调整,以及2025年初DeepSeek发布带来风险偏好上升引发的债市调整。
我们认为,股市风险偏好提升,并不意味着债市将陷入低谷。在经济结构仍处转型升级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主旋律,叠加宏观状态更多位于强预期、弱现实的象限,“股牛、债不弱”行情或可持续演绎。
展望后市,债市不存在大幅调整风险,但收益率窄幅波动格局或仍然延续。当前,债市虽仍受“股债跷跷板”影响,但其与股市的联动效应有所减弱,特别是当10年期国债利率接近1.8%时,即便股市表现强势,债市收益率也难以进一步上行,原因在于1.8%附近银行、保险等配置需求较强。
另外,当前基本面和资金面对债市仍有支撑,收益率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但是短期债市谨慎情绪可能延续。一方面,政策对于权益市场的呵护持续,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倡导“宽进严出”,引导投入公募的资金长期持有,表明政策仍在持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当前市场对于基本面进一步走弱、通胀水平进一步下行、央行持续降息的预期有所回摆,债市收益率难以顺畅下行。
未来,债市收益率震荡空间或将进一步收窄,1.8%以上配置需求涌现,低于1.75%止盈情绪抬头,短期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围绕1.7%-1.8%窄幅波动。
#债市剧烈调整,何时见底?#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的业绩并不代表将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投资需谨慎。
版权申明:仅限于基金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宣传推广之目的,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本材料中的信息不构成对特定公司、行业或市场的预测,也不构成投资建议,且仅代表鑫元基金在本材料成文时的观点,鑫元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