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硬件板块的行情逻辑是什么?#生成式AI的普及推动数据中心对GPU、TPU等算力芯片的需求激增。2025年云端算力市场迎来IPO大年,GPU算力商业化和光通信领域企业业绩显著放量。端侧智能方面,自动驾驶、低空经济、AI+AR眼镜等场景催生新终端机遇,端侧AI芯片需满足低功耗、高实时性要求,为半导体企业开辟新赛道。五年相伴,见证半导体芯片投资黄金时代——我的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投资之路
自2020年首次接触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008282)以来,这只基金已陪伴我走过五个春秋。作为一位深耕科技赛道的投资者,我亲历了半导体行业从"卡脖子"困境到国产替代崛起的完整周期,也深刻体会到指数化投资在产业变革中的独特价值。
一、为何选择"一篮子"投资?
半导体行业具有典型的"高壁垒、强周期"特征。单个企业可能因技术路线误判或客户订单波动陷入困境,但行业整体需求始终向上。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突破1255亿美元,其中中国厂商在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印证了"行业整体优于个股"的逻辑。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通过紧密跟踪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覆盖了从设计(寒武纪、华为昇腾)、制造(中芯国际)、设备(北方华创)到封装测试(长电科技)的全产业链。这种"一篮子"配置既规避了单一企业风险,又确保了投资者能分享每个环节的技术突破红利。例如2025年一季度,当存储芯片企业利润承压时,设备环节的营收增长对冲了行业波动,基金净值仍保持正收益。
二、定投策略:穿越牛熊的利器
我的投资策略核心是"周定投+灵活手动加仓"。每周固定投入2000元,当基金净值回撤超10%时,额外追加5000-10000元。这种"机械式定投+趋势性加仓"的组合,让我在2023年市场低位积累了大量廉价筹码,2024年AI算力需求爆发时,持仓收益一度突破80%。
基金的C类份额设计极大降低了操作成本:0申购费、持有满30天0赎回费,特别适合定投策略。对比A类份额,五年定投周期下C类份额可节省约2.3%的成本,这在复利效应下能带来显著收益差距。
三、后市展望:三大机遇共振
1. AI算力革命: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需数万张GPU持续运行数月,推理端对实时性要求催生定制化AI芯片需求。预计2025-2026年中国AI服务器出货量年增45%,带动先进封装(CoWoS)、HBM存储等细分领域高速增长。
2. 汽车电子化:L4级自动驾驶需要300TOPS以上算力支持,车载芯片(MCU、CIS、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2000亿元。基金持仓中的韦尔股份、斯达半导已切入比亚迪、特斯拉供应链。
3. 国产替代深化:2025年国家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设备材料领域,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有望从15%提升至30%。基金持有的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
四、风险控制:严守三条红线
尽管长期看好行业,我始终严守三条纪律:单只基金占比不超过总资产的25%、最大回撤控制在30%以内、行业估值超过历史均值80%时分批止盈。2024年四季度,当基金净值突破1.8元时,我按计划赎回了30%仓位,有效规避了后续的市场调整。
站在2025年下半年的起点,半导体行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像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这样费率低廉、跟踪精准、持仓透明的指数基金,或许是参与这场科技革命最稳健的方式。正如基金经理梁杏所说:"投资半导体,本质是投资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未来。"在这条充满机遇的赛道上,耐心与纪律,终将收获时间的馈赠。@国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