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硬件板块的行情逻辑是什么?#看好半导体长期的成长性。近些年来,反复被“划入重点”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科技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其中,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突破,则是国际科技战略必争高地。中长期来看,芯片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产业重要的战略方向,行业未来有望迎来持续成长期。
行业基本面:需求回暖与政策红利共振
需求端: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计达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晶圆厂设备(WFE)增长6.2%至1108亿美元,测试设备增长23.2%至93亿美元。AI服务器、新能源车、智能家居等终端需求持续爆发,推动行业进入上行周期。
政策端:国家大基金三期聚焦先进制程、第三代半导体、EDA工具等“卡脖子”领域,深圳“赛米产业私募基金”等地方政策通过“政策+资本”组合拳支持产业升级,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技术端:存算一体、类脑计算、2.5D/3D封装、Chiplet等新技术突破,推动性能指数级提升。例如,存算一体芯片将AI推理能效提升一个数量级,成为数据中心核心硬件。
投资逻辑:结构性机会聚焦三大方向
AI算力芯片:云端AI算力芯片市场广阔,HBM存储器需求激增,支持人工智能部署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投资。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氮化镓(GaN)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5G基站等领域加速渗透,本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6英寸/8英寸SiC晶圆量产。
设备与材料: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中微公司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已达较高水平,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通过投资目标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紧密跟踪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该指数成分股涵盖A股半导体核心资产,直接受益国产替代政策。
基金持仓覆盖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避免单一环节风险。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提升至95%)、华润微(功率器件自主可控)、长川科技(测试设备龙头)等,分享行业整体增长红利。
2025—2030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发展期,AI算力、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三大趋势将驱动行业持续高增长。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通过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参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其历史业绩验证了指数跟踪能力,而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则进一步增强了投资确定性。对于希望分享半导体行业红利、但缺乏个股研究能力的投资者而言,该基金或是布局未来的优质选择。@国泰基金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