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几份公告挺有意思:水泥龙头海螺拟每10股派2.4元,总计掏出12.66亿真金白银,占上半年利润近三成;东兴证券紧随其后,计划每股派0.076元,合计约2.46亿,同样拿出三成利润;国货美妆珀莱雅更显“大方”,拟每10股派8元,分红占净利比例逼近40%。 钱袋子捂得紧的企业,突然变得阔绰起来?其实这只是个缩影。
我们注意到,上市公司搞中期分红,正从“稀罕事”变成“平常事”。这波半年报密集发布期,亮出分红预案的公司可真不少,有些甚至是“头一回”。 Wind的数据挺直观:截至26号晚,3066家发了半年报的公司里,净利润增长的占了1685家。更关键的是,有441家同步发布了中期分红方案,预计要分出去1853亿。加上29家已经分完或等着分的(约669亿),A股这波中期分红规模已经冲破了2500亿大关。 像中国中车、长安汽车这类“大象”,也加入了首次中期分红的队伍,中车分红占比更是超过当期利润的四成。这信号,值得细品。
为什么大家突然热衷于年中“发红包”了?背后有几层意思。最直接的,监管层态度鲜明:提高投资者回报,是硬任务。吴主席之前讲话就定调了,要“加大分红激励约束”,鼓励盈利稳、现金流好的公司多分红、勤分红,甚至倡导注销式回购。 去年A股现金分红冲到历史性的2.4万亿,就是大方向。 其次,市场环境也在变。投资者越来越看重实实在在的回报,“分红率”成了检验公司成色的硬指标之一。再者,不少行业上半年日子确实好过些,利润回暖、现金流改善,手头宽裕了,适时分红既能回馈股东,也是一种姿态——告诉市场:我业绩稳得住,治理也在升级。 这股“中期分红”的潮流,我看不是一阵风,更像是制度引导和市场需求共振下的长期趋势。
顺着这个思路,红利低波策略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它瞄准的,正是那些能持续、稳定派发现金红利的公司,叠加低波动特性,天生追求“安稳”。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性依然萦绕的市场里,这类资产就像一块“压舱石”,能有效降低组合的整体颠簸感。部分专业观点也认为,在利率中枢可能温和下移、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高股息、低波动的资产,其相对吸引力有望持续。
当然,道理都懂,但真要在几千家公司里精准筛选出那些“真金白银分红稳、股价波动还小的标的,再动态调整组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时间和专业门槛都不低。费时费力还可能捞不到真货。
如果你也认同“红利低波”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又不想自己埋头选股,其实有个现成工具值得一看——$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C$ (C类:008164)。它紧密跟踪的是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这个指数的编制逻辑挺清晰:首先框定A股大盘股,然后优中选优,挑出其中股息率高、股价波动率低的50只股票。最关键的是,它采用股息率加权——谁分红多、分红稳,在组合里分量就重,把钱真正投向愿意持续回报股东的公司。同时,它对个股和单一行业的权重都有限制,避免了“押宝式”的风险,底层资产覆盖工业、消费、能源、金融等多元领域,结构比较扎实稳健。
实打实的业绩是硬道理。这只产品成立以来累计收益已达85.05%(数据截至最新可获得日期,请投资者自行核实最新净值),更难得的是,历史最大回撤控制在了极低的6.72%,风险控制能力相当突出,也因此入选了【低回撤优秀基金】。 作为一只红利策略产品,持续分红”是它的灵魂。截至今年7月,该基金已连续15个月向持有人分红。简单算笔账:按平均水准,每投入1万元,每月大约能收到184元的分红现金流。对于追求资产稳健增值、厌恶市场大幅波动的投资者来说,这类产品确实提供了一个省心省力、作为长期“底仓”持有的选项。
最后是个人一点后续浅见:债市这边,收益率整体下行空间可能还有,但波动难免,尤其是对经济数据和政策预期的博弈会更频繁。权益市场,“红利低波”这条线能否持续跑赢,短期要看增量资金(尤其是偏好稳健的长期资金)的流向,中期则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和企业盈利修复的持续性。不过,在监管持续强调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鼓励分红的背景下,“真分红”、“稳分红”公司的稀缺性和制度红利,确实为其提供了相对坚实的支撑。#大盘3800点 你踏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