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最近我明显感觉到资本市场的回暖信号:股市开始活跃,债市也稳定向好,这让具备攻守兼备特性的“固收+”基金成了我和许多朋友讨论的热点。
基金公司也集体加大布局力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短短8月内就成立了9只“固收+”基金(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募集总额达到97.56亿元,几乎等同于整个7月的93.3%。这波发行热潮背后,是无风险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大环境——存款利率降到1.2%以下,理财和货基收益也跟着缩水——投资者的偏好正从极低风险产品逐步转向中低风险资产。邹维娜说得在理:“固收+基金非常适合风险偏好低,但又希望分享股市上涨的投资者。”确实,在当前股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这类产品能提供“收益有弹性、回撤相对可控”的体验,让像我这样追求稳健的人感到安心。
政策面也送来多重利好,进一步增强了布局信心。审批时限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浮动费率机制有望引入,头部公司的产品上报口径也在拓宽——这些变化意味着“固收+”基金更易发行和管理,投资门槛也更亲民。分析人士表示:“过去三年存款利率下调,资金对固收+有明显的配置需求。”这话戳中了我的心声,毕竟谁不想在低利率时代找到一个收益略高于纯债、波动又相对可控的选择?
从行业反馈看,申购确实在升温。一些产品通过持续营销,规模从年初约5亿元猛增到近30亿元,增长了足足5倍;长信基金也提到,业绩表现好、风格明确的产品近期申购显著增加。数据更直观:第三方显示,银行理财子、保险等机构自6月以来申购加速,7月总量可能超上半年,8月每周还在净流入。这种趋势让人意识固收+基金不只是短期热点,而是长期配置的明智选项——尤其当海富通基金强调,低波策略能强化“存款转移投向”定位时,我更确信它匹配了稳健需求。
在这样的大势下,我留意到一些产品以“稳中求进”的策略崭露头角。例如,求稳又增利的固收+基金迈入配置区间,$南方津享稳健添利债券C$ 采用偏债型“固收+”策略,将不低于80%的仓位投向中高等级信用债,通过持有到期策略严控信用风险,稳稳获取票息收益。同时,管理人动态调整权益资产比例,利用可转债的攻守特性及少量股票仓位捕捉机遇,为组合贡献超额收益。这种配置在近期震荡市中表现稳健:近1周收蛋14颗,近1月收蛋60颗,近三个月收蛋203颗,近6月上涨2.32%,近1年上涨6.48%,成立以来取得9.62%的总收益。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单位净值达到1.0962,再创近一年历史新高,展现了持续增长的潜力——它不只是数字,更是投资者追求安稳回报的见证。#券商价值重估行情:板块低估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