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红荔# $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A$

最近打开财经新闻,总能看到牛市来了的讨论。身边不少朋友像打了鸡血,聊天时三句不离成长股、科技赛道,有人甚至把手里的银行、保险等大市值股票清了仓,说这些是“熊市避险工具”,牛市里拿着就是耽误赚钱。看着他们急匆匆冲进热门板块的样子,我反倒想起了之前整理的一组数据——过去四轮牛市里,红利指数的涨幅都大幅度跑赢了上证指数。
牛市真的来了吗?说实话,我不确定。股市里的“牛熊”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宣布的,等所有人都喊着“牛市来了”的时候,往往已经站在了某个阶段的路口。更重要的是,就算真有牛市,也未必是所有人想象的样子。有些人觉得牛市就是所有股票一起涨,尤其是科技、新能源这些“时髦板块”会一飞冲天;但实际上,A股历史上的牛市从来都是结构性的,有的板块涨得让人看不懂,有的板块却始终不温不火,甚至还有人在牛市里因为追涨杀跌,最后比熊市亏得还惨。
这两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2021年新能源火的时候,有人卖房冲进赛道基金,结果一年后亏掉一半本金;2023年AI概念爆发,又有人跟风追高,现在还套在山顶。牛市里的钱看起来好赚,其实藏着更大的陷阱——当所有人都觉得“闭着眼买都能赚”,市场就会变得非理性,涨的时候疯狂到没逻辑,跌的时候又会因为恐慌砸出深坑。这时候如果没有自己的判断,跟着人群往前冲,很容易在高点接盘,等踩踏发生时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
投资这回事,最怕的就是盲从。人多的地方未必有机会,反而可能有风险。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追捧成长科技,觉得红利指数这种“慢吞吞”的板块跟不上牛市节奏。但红利指数的核心逻辑,从来不是比谁涨得快,而是比谁走得稳。它选的都是那些股息率高、盈利稳定的公司,比如电力、煤炭、银行这些,虽然不会像科技股那样短期内翻倍,但每年能稳定分红,股价波动也小。在牛市里,它可能涨不过最热门的板块,但放到整个牛熊周期里看,它的累计收益往往很可观。
我还记得2015年那轮牛市,当时创业板指半年涨了一倍多,很多人嘲笑拿着银行股的人“不懂行情”。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牛市退潮后,创业板指跌了七成,而银行股虽然也跌了,但幅度小很多,加上分红,长期持有下来反而没亏多少。这就是红利指数的优势——它未必能让你在牛市里“暴富”,但能在市场回调时帮你守住本金,而本金安全,永远是投资的第一原则。
有人说,牛市里买红利指数是“浪费机会”。但对我来说,投资不是比谁在某段时间赚得多,而是比谁能在市场里活得久。我没精力天天盯着盘追热点,也没信心每次都能精准踩中板块轮动的节奏。与其在热门赛道里来回奔波,不如找个能让自己安心持有的标的,就像张网捕鱼,选好有鱼群出没的水域,耐心等待就好。红利指数就是这样的水域——它背后的公司都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只要经济还在运转,这些公司就有稳定的现金流,分红就有保障,长期来看股价自然会跟着企业价值增长。
当然,我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碰成长科技。只是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板块波动太大,需要专业的研究能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如果自己既不懂行业逻辑,又扛不住回调,盲目冲进去很容易变成“接盘侠”。相比之下,红利指数的投资逻辑简单明了:买高股息、低估值的公司,相当于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一份“稳定现金流”,就算短期不涨,每年的分红也能带来一笔不错的收益。
最近我把南方红利低波50ETF联接A和C都加了自选。选这支产品,一是因为它跟踪的红利低波指数,在传统红利策略的基础上又加了“低波动”筛选,更符合我对“稳”的需求;二是ETF联接基金申赎方便,费率也不高,适合长期持有。我没打算立刻满仓,打算等市场情绪稍微冷静一些,或者指数回调到更合理的位置时再慢慢布局。对我来说,投资就像种庄稼,要选好种子,看准时节,然后耐心等待收获,急不来。
如果是和我一样追求稳健的朋友,其实可以适当关注一下红利指数。不用投入太多,哪怕只拿一部分仓位配置,也能在市场波动时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牛市也好,熊市也罢,投资的核心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标的,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能在认知范围内赚钱,能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赚钱,就已经跑赢了大多数人。
说到底,牛市只是市场的一个阶段,而投资是一场长期的修行。与其纠结牛市来了该买什么,不如想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能持有多久。对我来说,红利指数就是那个能让我睡得安稳的选择——它可能不会在牛市里让我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但能陪着我穿越牛熊,把确定性的收益慢慢放进兜里。这就够了。@南方基金 @晴空聊基 @平衡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