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开启的A股慢牛之势这几日颇有不同,特别是上周五开始,持续加速上涨的市场迎来了一些具有指标意义的突破:
上周五,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续创十年新高,“寒王”涨停,科创50创近三年半新高。
本周一,市场延续加速上涨态势,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3万亿大关。
本周三,A股诞生新“股王”。“寒王”股价达到1462.85元/股,超越茅台的1460.93元/股,成为A股市场“单价”最贵的股票。(数据来源:Wind,个股不构成推荐)
情绪被点燃的同时,很多人也在受情绪所累。没入场的,有人恐高不敢进,越涨越着急;有人则头脑一热满仓进,准备大赚一笔,但能否经得起市场常态化的回调,又未尝可知。
伴随着早盘的大幅冲高,随即而来的便是日内的回落,如同从头到脚浇了一桶冷水。那些“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大涨大跌,看似热闹,却难以让投资者真实赚到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期盼A股迎来的是一场“慢牛”,冷静才有慢牛,慢牛才能出现更持久的赚钱效应。当下,很多人每天的心情就拴在了指数的起伏上,最大的疑问成了:3800点之上,还能买点啥?
今天,又有重磅主动权益基金发行。不知不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已达26%(数据来源:Wind),如果说过去两三年品种经历了一场浸泡在冰水里的淬炼,走过之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前夕,一起来聊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27)
3800点的A股市场
“热情绪”多久
在一片乐观憧憬中,昨天市场午盘反而逐渐下行,获利资金松动后持续卖出,wind全A盘中下挫达2.5%。(数据来源:Wind)
昨天市场为何下跌,事后归因的各种小道消息本文不再赘述,我们认为主要是:此前数月的上涨,极度活跃的市场行情积累了较多的获利资金,也隐含了一定风险。
这两天AI叙事吸引的增量资金边际走弱,“寒王”登顶,叙事强度达到高点后借利好兑现,盘中出现拐点,投资者持续卖出导致指数下挫,本质上是市场的均值回归。
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中长期我们仍然较为乐观。虽然上证指数已经越过上一轮行情高点,来到3800点,但实际上,A股、港股的绝大多数宽基指数都距离前期高点仍有较大空间。

来源:Wind,截至2025.8.27
本轮新周期,股市向上,表面的逻辑是在无风险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把钱投入股市相对存银行、买部分理财产品更有赚钱效应,赚钱效应又提升了风险偏好。
深层的逻辑是投资者愿意为中国企业在新时代形成的竞争力、创新力而投资。相当多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功、综合能力,不知不觉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应该给予更高估值。
过去这两年,不少上市公司能力在业绩端的表现并不充分,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的制约,如产能过剩、行业内卷、需求不旺。而随着“反内卷”,建设统一大市场,提升居民就业、收入、社保等水平,未来业绩的释放值得憧憬。
对这一轮股市向上走强,我们乐见其成。今年以来我们所经历的,更倾向于认为是一轮“健康牛”。比起急牛、大牛,或许慢牛、长牛的可能性更高,还有一些线索:
年初以来指数稳步向上,而波动率持续下行,当前更已逼近历史底部。这是“健康牛”的第一个特征。

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其次,指数在科技成长主线的引领下持续创新高,但是市场并没有整体过热,多数行业拥挤度仍在中等区间,并且仍有一些板块处在拥挤度较低的位置。
得益于市场健康的结构特征,能够让已入市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找到可交易的机会。进而本轮行情呈现“多点开花”,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交替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健康牛”的第二个特征。
2024年10月8日盘中最高点到8月26日收盘行业涨跌幅

如此行情特征的背后,则是国内经济在经历过去数年的转型升级之后,新旧动能转换最艰难的时刻正在过去,各领域的景气亮点或新的产业趋势开始集中释放。
此外,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本轮行情中机构的优势也逐步显现,进一步与本轮“慢牛”、“健康牛”实现共振和正向循环,这是“健康牛”的第三个特征。
6 月以来,散户新增开户数相较年初科技行情和去年“924”行情增长相对偏缓,但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基本恢复至 2021 年的高位水平。往后看,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正反馈有望逐步形成,新一轮“机构牛”或已在途。
尽管这些因素都为市场提供了中长期支撑,但牛市不会只涨不跌,不论是2005-2007年的“崛起牛”,还是2014-2015年的“改革牛”,还是2019-2021年的“核心资产牛”,中间都是会有回调的。
我们既要认识到回调会出现,但也要避免刻意判断和等待回调。这个时候投资,可以有些冷思考:
第一,尽量选择相对均衡的产品。如果你还在摸索投资偏好、不确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那么选择一个配置均衡、能紧跟市场走势的产品,往往是更稳妥的决定。
第二,多多少少有点逆向思维。最高明的投资,既懂得搭乘共识下的时代之浪,也勇于在被低估的角落播种未来。
从这几点上说,当前时点,一只配置相对均衡,偏好左侧投资和逆向布局,并且注重攻守平衡、力争提升持有人体验的主动权益基金,是被需要的。
对于新发基金而言,短期如果出现波动,恰恰是利用波动、较好的建仓时机。
3800点的权益新发
“冷思考”多深
经历了漫长的季节后,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一场正名。
我做了一个统计,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成分基金为例,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战胜业绩基准的比例已经从过去三年得30%飙升至81%,上演了一场酣畅的逆转。


来源:Wind,主动权益基金测算采用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成分基金,截至2025.8.26。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
如果分析历史数据,确实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性。
往回想想,2010-2015年主动管理的表现比较好,2016到2018年可能就稍微逊色一点。2019、2020年主动权益大放光芒,但2021年到2024年,整体市场表现不好,主动管理的表现就稍微欠佳。
若是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沪深300”的3年滚动回报差来代表主动权益的超额回报周期,在悲观和乐观间往复运动。随着市场的好转,2025年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超额回报曲线已越过周期拐点,走出最坏的时刻。

来源:Wind,测算采用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截至2025.8.26。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过去几年,主动管理的基金,从收益的角度相对来说整体有所逊色,大家的视角有所转变。但是事实上被动权益的投资也需要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甚至是择时交易能力,也并非适合所有的客户。
回顾2013-2023年的表现,无论是以收益率来衡量的盈利水平、以最大回撤来评估的风险控制,还是以夏普比率来判断的投资“性价比”,主动权益基金均展现出了其优势所在。

来源:Wind,主动权益基金测算采用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被动权益基金测算采用万得股票指数型基金指数,统计区间2013年-2023年。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今年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已经迎来了重大而深刻的拐点,这份文件也能够清晰看到监管层对于主动权益基金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晰,所以站在当下时点应该更有信心。
再进行更深入些的“冷思考”。市场火热的时候,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如果选择以 “业绩激进”、“锐度高”的产品为发行优先项,吸睛又吸金,似乎更容易快速上规模。
而今天(8月28日),我们却选择了一位坚守均衡逆向、注重回撤的基金经理发行新基;在牛市氛围下的流量顺风期,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背后的思考的。
“信选价值”、“任守回报”确实体现了基金公司对投资者长期利益的重视,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良心”做法;跳出“规模至上”旧模式做出革新,也是一种“持有人体验”至上的担当。
潮水再猛,终会退去;热度再高,不如价值扎实。就如同知名投资人说的:这轮慢牛能不能走成“长征”,关键不在“热”多久,而在“冷”多深——冷静的思考、均衡的布局、对价值的敬畏,才是穿越牛熊的关键。
对于投资者和管理人而言,亦如是。
风险提示:
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別。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投资方式。
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
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
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
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服务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责任将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有问題请咨询华夏客服,电话400-818-6666。

$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1482)$
$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483)$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OTCFUND|008887)$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08888)$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A(OTCFUND|008086)$
#八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