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行情如何走?# 市场永远在成长的火热与防御的冷冽之间摆动。现在是7月中旬,看看下半年的投资布局,我是这么想的:当结构性行情成为常态,哑铃策略的精妙之处正在于它承认这种有机的组合,一端紧紧抓住时代浪潮中的成长先锋,另一端牢牢锚定在现金流与确定性之上。2025下半场,不妨让我们以交银施罗德的场外工具为依托,让创业板50指数为矛、红利低波与政金债为盾,在风浪中校准航向。
一、成长端:以创业板50为舟,驶向新质生产力深水区。
选择成长端资产,本质是对国家产业升级的长期投票。以$交银创业板50指数C$ 作为载体,我们捕获的是中国硬科技的进化图谱。它避开零散个股的惊涛骇浪,而是将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成长赛道浓缩于一基,在技术迭代的洪流中分散风险。
当下创业板50的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之上,短期可能随市场情绪摇摆,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将政策驱动的产业革命转化为收益。新质生产力建设进入“应用攻坚期”,2025年下半年恰恰面临从概念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关键跨越——比如人工智能向垂直场景渗透、储能装机成本降至临界点、手术机器人进入医保覆盖名单。$交银创业板50指数C$ 如同一位专注的潜水员,不断打捞这些技术突破的红利。我们投资者可以每月定投为桨,避开择时暗礁;若遇市场情绪过热,则可轻转舵轮,部分收益落袋转入防御端。$交银创业板50指数C$

二、防御端:用“红利+利率”铸一副抗波动铠甲。
我总是这么认为:防御并非退守,而是为进攻储备能量。这里需要构建双重保险:红利资产提供持续现金流熨平周期,政金债则构成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护城河。交银施罗德的两类工具在此形成默契配合:
$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C$ 像一位沉稳的老匠人,专注筛选那些股息丰厚、经营如磐石的上市公司。银行、电力、交运等基础行业的龙头构成了它的骨架,这些企业穿越多轮经济周期验证了抗摔打能力。当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它们派发的真金白银成为组合的稳定器。
而 $交银中债1-3年政金债指数C$ 则是金融防御的终极体现。政策性金融债享有国家信用加持,收益率却高于国债,堪称“风险与收益的天平上多出的那枚砝码”。尤其在宏观不确定性发酵时,这类资产会因避险资金涌入而悄然上涨。它像一块深海中的压舱石,确保整个组合不会在市场风暴中倾覆。
三、守稳方能致远
没有完美的策略,只有适配周期的武器。当前的挑战恰恰印证了哑铃策略的前瞻性:当两端资产的内在逻辑相互独立,组合才能在不确定中捕捉确定性。 正如交银施罗德的这条产品链所揭示的——投资之道,终要回归对周期的谦卑与对工具的善用。
就我自己判断,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将在创新突围与避险本能间反复撕扯。哑铃策略不预测风向,而是准备好应对所有风向的帆索。以交银创业板50为成长罗盘,用红利与政金债编织安全网,这组配置最终指向的是一幅更底层的图景:在波动中生存,在生存中等待繁荣。@交银施罗德基金
最后也晒一晒我定投的$交银中债1-3年政金债指数C$ 与大家一起加油#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