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固态电池黄金发展机遇#$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OTCFUND|006969)$全球能源转型的钟声已然敲响,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正以每年70%的市场增速重塑新能源产业格局。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9亿元,全球出货量突破44.2GWh,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而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启动规模化生产。这场由技术突破驱动的产业革命,不仅催生了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低空飞行器等千亿级应用场景,更让敏锐的投资者看到资本增值的黄金窗口。
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精准卡位固态电池产业链
在众多布局新能源的基金中,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基金(代码:006969)凭借对固态电池产业的深度聚焦脱颖而出。基金经理党伟带领的团队,通过“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将32.44%的资产净值集中于电池行业,重点配置宁德时代、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固态电池产业链龙头。这种“核心环节+细分龙头”的布局模式,既覆盖了电解质材料、电池设计等核心技术领域,又延伸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

从基金一季报数据可见,制造业占比达83.35%,其中电池行业占比10.39%,这种高度集中的行业配置,与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形成强共振。当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15%的装车渗透率,当太蓝新能源通过ISFD技术将半固态电池成本降至与液态电池持平,圆信永丰的持仓结构恰好捕捉到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的双重红利。
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构筑投资护城河
固态电池的投资价值,源于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在技术层面,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凭借10⁻至10⁻S/cm的高离子电导率,成为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而中国企业在氧化物电解质、SPS软包电池工艺等领域的创新,已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政策层面,国家“1+N”政策体系明确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标准研制重点,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试线建设,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为产业规模化铺平道路。

圆信永丰基金的配置价值在此背景下愈发凸显。其托管行中国工商银行强大的科技平台,保障了基金交易的高效性;而基金经理党伟9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公募管理经验,使其能动态调整持仓,既规避技术路线风险,又捕捉事件催化机会。例如,当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标准研制列入2025年工作要点时,基金及时增配相关设备供应商,这种前瞻性操作使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达79.29%,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7.82%的收益率。

配置策略:长期主义者的黄金赛道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固态电池投资需把握“短期事件催化+长期技术卡位”的双周期策略。短期可关注材料突破节点,如2025年下半年电解质量产、设备定点等事件;中期布局系统集成商,选择已获得低空经济客户定点的电池企业;长期则需卡位全固态技术制高点,聚焦硫化物路线龙头企业。

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基金正是践行这一策略的典范。其通过分散持仓控制风险,前十大重仓股涵盖锂电、军工、医药等多领域,但始终保持对固态电池产业链30%以上的配置比例。这种“核心卫星”策略,既分享产业爆发红利,又避免单一技术路线风险。数据显示,该基金近1年收益率达14.1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30%,其配置价值已得到市场验证。
行动号召:把握产业变革的财富密码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固态电池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量产,这场能源革命带来的投资机遇,堪比十年前的锂电池浪潮。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基金,以其对产业链的深度理解、对技术路线的精准判断、对政策红利的充分把握,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这场变革的理想工具。
当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在2030年突破200GWh,当中国企业在硫化物电解质领域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现在布局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基金,不仅是投资一个基金产品,更是押注中国新能源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进程。而此刻,正是投资者分享固态电池红利的关键时刻。@圆信永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