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固态电池黄金发展机遇#$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OTCFUND|006969)$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固态电池正以颠覆性的技术优势重塑能源格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新能源汽车到电网储能,固态电池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叩击着时代的脉搏。而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如何把握投资机遇、选择优质标的,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固态电池: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的双重引擎
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实现了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循环寿命的跨越式提升。数据显示,全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远超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350Wh/kg的上限;其不可燃特性从根源上消除了热失控风险,循环寿命更突破万次,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低空经济的理想选择。
技术路线的分化与收敛,为产业化铺平了道路。硫化物路线凭借高离子电导率与界面适配性,成为全固态电池的主流方向;氧化物路线以热稳定性优势占据储能市场;半固态电池则作为过渡形态,在2025年实现15%的装车渗透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预计2027年前后实现小批量生产,而浙江龙泉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等标杆案例,已验证固态电池在电网侧的商业化潜力。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为固态电池注入强劲动能。2026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加速固态电池对传统液态电池的替代;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列为重点领域,推动标准体系完善。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突破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一个万亿级赛道正在崛起。
二、圆信永丰高端制造基金:产业洞察与价值发现的践行者
在固态电池的产业浪潮中,圆信永丰高端制造混合基金以“技术壁垒+场景落地”为核心逻辑,精准捕捉投资机遇。基金经理党伟深耕大制造领域9年,凭借对工艺迭代节奏的敏锐感知,构建了“材料-设备-电池-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1. 聚焦核心环节,穿透产业痛点
基金重仓宁德时代、中科电气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固态电解质、干法电极设备等关键环节。例如,利元亨攻克干法电极核心装备,实现全流程自主化;南都电源推出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超万次。这些标的不仅代表技术制高点,更通过量产能力构建成本优势,形成“技术-规模-成本”的良性循环。
2. 规避概念炒作,坚守价值锚点
面对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股”的追捧,基金坚持“技术+落地”双标准。例如,某布局氧化物电解质的化工巨头,凭借稳定现金流与专利储备,成为基金抗风险的核心资产;某与车企深度绑定的电池厂,通过2026年量产协议锁定订单,避免技术路线风险。这种“以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的策略,在2025年一季度为基金贡献了81.07%的净值增长率,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3. 顺应周期轮动,把握产业节奏
党伟提出“多周期投资策略”:短期关注电解质与设备环节的高弹性标的,如硫化锂材料市场空间达1800亿元;中期布局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等场景落地,例如卫蓝新能源与小米合作推出400Wh/kg固态电池手机;长期卡位全固态技术制高点,聚焦硫化物路线龙头企业。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配置,使基金既能捕捉技术突破的爆发力,又能分享产业成熟的稳定收益。
三、配置价值:穿越周期的能源革命入场券
固态电池的投资,本质是对能源革命的长期押注。从技术周期看,2025-2026年将是中试关键期与量产元年,技术突破与政策落地将形成双重催化;从产业周期看,锂电行业经过三年下行期,底部特征已现,2024年三季度产业链盈利能力确认回升,产业周期底部回升与产品创新周期的叠加,为投资提供了“黄金窗口”。
圆信永丰高端制造基金的价值,在于其将产业洞察转化为投资行动的能力。基金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对分散持仓”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捕捉超额收益。例如,2025年一季度制造业占比达83.35%,电池行业占比10.39%,这种“核心赛道集中+细分领域分散”的配置,既避免了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又确保了分享产业红利。
四、结语:以长期主义拥抱能源革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固态电池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能源革命的必然。在这场变革中,圆信永丰高端制造基金以产业思维为锚,以价值发现为帆,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穿越周期、共享未来的路径。
对于投资者而言,配置固态电池相关资产,既是把握技术革命红利的机遇,更是对“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的响应。而圆信永丰高端制造基金,凭借其产业洞察力、策略灵活性与风险控制力,无疑将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值得信赖的“摆渡人”。在未来的能源版图中,固态电池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通过圆信永丰高端制造这支优秀的基金,则可以让我们投资者提前登上时代的巨轮。@圆信永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