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百米飞人决赛,北京天工队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据说这台机器人是运动会上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机器人赛跑让人联想到一件事,未来人形机器人如果能量产、全面应用,关键趋势必然是轻量化。
因为只有实现了轻量化,机器人的灵活性才能提高,而且越是轻量化,单位能耗也就越低,续航能力越好,这样的应用场景才更广泛,而且还能降低机器过重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前特斯拉在23年12月发布Optimus Gen 2,体重从初代的73kg降至63kg,行速提升30%,平衡性和全身控制力也有所提升。宇树科技去年5月发布的Unitree G1重量才35kg,采用铝合金与工程塑料结合,兼顾了机身的强度与轻量化。
而人形机器人想实现轻量化主要分两部分——
结构轻量化和材料轻量化:结构轻量化通过参数优化、拓扑优化、形态优化及集成化设计来实现机器人减重;材料轻量化是通过低密度、高性能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满足机体强度的同时减重。
目前机器人的材料,主要是镁合金、PEEK、碳纤维,最近几个月比较热的就是PEEK材料。前面说到的Optimus Gen 2,能减重10kg的原因之一就是用PEEK骨架代替了金属。
PEEK材料学名叫“聚醚醚酮”,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特性,材料密度仅为铝合金的58%,但在碳纤维增强后,拉伸强度可达200MPa,在性能、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的王者位置。
国金证券做了个测算,每10万台人形机器人将拉动195吨PEEK需求,所以假如人形机器人是确定的产业趋势,PEEK材料的需求也是确定的。这种感觉可以类比新能车、动力电池和锂矿。
PEEK解决的是人形机器人的材料问题,丝杠解决的是动力传输问题,二者都是机器人行业最重要的细分子行业。未来几年的头部公司,可能出现类比上一轮特斯拉供应链的大牛股。
当机器人行业逐渐落地商业化,丝杠的精度决定了机器人的动作上限,PEEK减重决定了能耗下限。这和上轮牛市里,新能车的“动力系统”与“轻量化车身”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转自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