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列为重点行动。这份顶层设计,标志着AI发展正式从“技术验证”转向“普惠应用”——曾经实验室里的“黑科技”,正加速变成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工具。
AI普惠时代已至:从“炫技”到“实用”的跨越
政策东风下,AI普惠的实践已遍地开花。以AIGC软件龙头万兴科技为例,其推出的“万兴超媒Agent”,能一站式完成视频分镜规划、素材生成、剪辑发布全流程,让专业级视频创作从“技术门槛”变为“大众技能”。这种“创意平权”,正是AI普惠最生动的注脚:当技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创作者。
市场的反馈印证了这一趋势——科技AI原生应用收入同比增长2倍,凸显出用户对实用型AI产品的强烈需求。AI不再是“炫技工具”,而是切实解决民生痛点、提升消费体验的“刚需”。
下半年AI投资:聚焦三大黄金赛道
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加速落地、需求爆发三重共振下,AI应用的商业价值正加速兑现。下半年,三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1. 垂直领域深耕者:在医疗、教育、工业等特定行业建立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更易形成“技术+场景”的壁垒。例如,某医疗AI企业通过深耕影像诊断,已覆盖全国80%的三甲医院,其壁垒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度理解。
2. 效率工具类应用:能显著提升工作流的AI助手、设计工具等,用户付费意愿强。AI本质就是“效率革命”——用AI替代重复劳动,让用户专注于创意本身。
3. 开源生态构建者:AI技术日益复杂,提供标准化组件、开发平台的企业将成为产业链“基础设施”。它们如同“AI工具箱”,降低开发者门槛,加速技术落地。
投资AI应用:理性比热情更重要
尽管AI应用前景广阔,但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投资需保持清醒:
看创新能力:AI技术更新周期以“月”计,今天的领先者可能因技术滞后被淘汰。企业需具备持续研发能力,科技将营收投入研发,才得以在AIGC赛道保持头部位置。
看商业化进度:能快速将技术转化为收入的企业更“抗风险”。例如,某教育AI企业通过“按效果付费”模式,3个月内实现百万级用户付费,验证了商业模型的可行性。
看团队背景: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嗅觉的团队更易突围。科技的核心团队既有AI领域顶尖科学家,也有来自微软、Adobe的产品专家,这种“技术+商业”的复合背景,是其快速落地的关键。
AI普惠,是机遇更是责任
当AI从“实验室”走向“厨房”“客厅”“办公室”,我们既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需求的爆发,共同打开了AI应用的“黄金窗口”。
对投资者而言,犹豫观望或许会错过时代红利,但盲目跟风更可能踩中“伪需求”陷阱。真正的机会,属于那些能将技术创新与商业实践深度融合的企业,用AI解决真实问题,用产品赢得用户买单。
毕竟,当AI真正普惠大众时,提前布局的人,终将收获时代的馈赠。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AI股热度飙升#
#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