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板块的走势确实让不少人捏了把汗——从年初DeepSeek带动的那波行情后,市场情绪一直挺亢奋,结果最近两周突然来了个急刹车,TMT板块成交额占比直接飙到40%以上,不少朋友开始嘀咕:是不是该撤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理清楚这波调整的底层逻辑。政策端其实一直在“打辅助”: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AI早就被定调为“经济新引擎”。最近行业里最热闹的,就是大模型迭代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国外GPT-5还没落地,国内几家头部企业已经抢跑发布新一代模型,参数规模直接冲到万亿级别。更关键的是,这些模型不再“纸上谈兵”,已经开始往垂直领域渗透——医疗、教育、工业这些场景里,AI的应用落地速度比预期快得多。
资本开支也在“真金白银”地砸。最近跟几个做算力的朋友聊天,他们说服务器订单排到了明年Q2,光模块的交付周期都延长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产业端对AI的需求不是“炒概念”,而是实打实的投入。中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AI产业链的净利润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尤其是国产算力和中下游应用端,业绩兑现的确定性越来越强。
不过短期确实有点“过热”了。成交额占比突破40%是个信号——当市场资金过度集中在某个板块时,波动率必然会放大。但这不是坏事,反而给了我们“换挡加油”的机会。就像开车一样,跑高速久了得进服务区休息,但休息完还能继续往前冲。AI现在的情况类似:短期调整是技术性修复,中长期逻辑没变,甚至更扎实了。
最近行业里还有几个催化点值得关注。一是9月中下旬要开的全球AI开发者大会,多家头部企业会发布最新应用场景,可能会掀起新一轮“AI+”的热潮;二是四季度国产算力芯片的量产进度,如果良品率能突破,成本下降会直接刺激下游采购;三是年底的“双11”和“黑五”,AI电商、智能客服这些应用会迎来第一波商业化验证——数据好不好,直接决定明年资本开支的力度。
说到投资,现在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杀跌”。之前有朋友在DeepSeek行情最热的时候冲进去,结果被套了;现在看到调整又割肉,典型的“高买低卖”。其实AI板块的波动率本来就高,但长期趋势是向上的。这时候更该用“底仓+定投”的策略:先建个基础仓位,然后每个月固定投入,既能平滑波动,又能避免“踏空”。
具体到产品,$南方人工智能混合$ (005729)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只基金的持仓很“纯粹”,基本锁定了AI产业链里的绩优股,从国产算力到应用端都有覆盖。最近一个月涨了19.63%,近三个月涨了40.34%,看似“猛”,但拉长时间看,近一年涨了66.68%,成立至今累计涨幅191.87%,业绩稳定性在同类产品里算顶尖的。更重要的是,它对回撤的控制做得不错——今年2月那波调整,最大回撤只有15%,比很多激进型基金低不少。
现在AI板块的估值已经从高位回落了20%左右,不少优质标的的PE回到了合理区间。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这反而是“捡便宜”的好机会。毕竟,AI不是“昙花一现”的主题,而是能持续5-10年的产业趋势。只要国产算力突破“卡脖子”环节,只要AI应用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板块的想象力就远没到头。
最后说句实在话:投资AI,拼的是耐心和认知。别被短期的波动吓跑,也别被一时的热闹冲昏头。选对产品,拿住筹码,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九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