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冲上十年新高,只因央行一句话?
2、 文章第二节有最新的市场信息,第三节有今日策略。
一、 聊一聊最新的港股/A股市场:
1、 今天聊1件事:行情为什么大涨 —— 央行首次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2、 咱们上周五,文章标题《牛市第一步达成:存款搬家入股市。赶紧选出这三类板块》,很明确的说了牛市正式迈出第一步的信号:存款搬家入股市。
紧接着,今天央行报告的这个“首次提出”,再度火下添柴,火上浇油。我为大家做个解读,它为什么看似平平无奇,但影响巨大。
3、 今天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有矛盾之处。比如相比一季度的“加大信贷投放”,这次变成“保持稳健支持”,这看起来是偏鹰派的。
对于机构的解读而言,看到的是从“加速”到“稳速”的转变,就是一个力度减弱的信号。他们认为,央行并不打算开启大水漫灌模式,也就是央行虽然踩油门,但没打算把油门踩到底。
4、 但我认为,这份报告对股市而言是非常积极利好的。因为过去十几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控制通胀”。而现在,央行首次明确将“促进物价回升”放在核心位置,这意味着政策的地板已经彻底清晰了。
“物价回升”有非常清晰的量化指标,早期可以看PPI,后期可以看CPI,再没有模糊地带。只要CPI一直低迷,央行就有充分的理由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这给股市的估值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封死了市场大幅下跌的空间。
5、 简单说,央行这次极大程度消除了市场对货币宽松节奏的不确定性,不用再猜来猜去了,只要CPI不行,市场下跌就有保底。
两个价格指标,PPI代表产品出厂价,CPI代表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即物价)。政策通常先影响PPI,然后再影响到CPI。我们看看当前对8月数据的预期:
1)PPI的8月预测值旱地拔葱,直接从持续的负数变成正的0.1%。

2)而CPI的8月预测还趴在地上。即,市场认为短期内央行向达成推动物价回升的目标,没那么容易,那么货币宽松的理由就很充分。

6、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PPI代表产品出厂价。出厂价提升,通常代表企业的利润会变丰厚,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变好。央行的目标推动物价回升=提升企业利润,那么当市场下跌是,底部支撑就会变得更结实,随着利润回升而逐步抬高。
7、 最后,我再梳理一遍我对当前市场的观点:
1)股市上涨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钱多,有增量资金。目前的增量资金,前半段来自节节攀升的融资盘,并且目前融资盘还在每日提升。当前又迎来了存款搬家入股市,并且外资也开始进入股市,这次进入A股的力度比港股大。三方增量资金合力把A股推到了过去十年新高的位置。
2)今天的央行货币政策,打消了市场对货币宽松的模糊地带,本质是让资金获得了更强的入场底气。无论基本面提升预期/货币进一步宽松预期,只要是预期,就是在讲未来,对当下入场抬轿子的资金来说,只有好未来,才有信心,才敢在当下入场,入场了才能推高市场,形成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形成正循环。
3)接下来,就看增量资金能扩大到什么程度。融资余额目前还没到2015年顶峰,但当前市场规模比2015年大的多,所以目前的融资盘,还可以继续扩大。存款搬家入股市+外资流入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具体能来多少,要看市场赚钱效应。今天市场2.8万亿成交额,还没到去年10月8号3.4万亿的峰值。如果这些增量资金来的足够多,我觉得成交额创新高也不是问题。
8、 总之,我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从去年9月份之后,我虽然认为市场变好了,但都是当做结构性行情来看待。8月1日,我的文章写的是《我们正站在“牛熊分界线”上》,上周五,我的文章写的是《牛市第一步达成:存款搬家入股市》。今天,我认为我们已经正式有一只脚迈过牛市的门槛了。


PS:每天收盘前,还会更新美股市场的情况和策略,有兴趣的可以去我主页看当天的另一篇文章。
二、 今天值得注意的12条信息
PS:以下观点均为新闻媒体、各机构观点(高盛、美银、摩根等)。
1. 核心信息: 经济数据疲软,但政策预期驱动A股创10年新高。
原文佐证:中国7月份经济活动数据普遍走弱且不及预期。上证指数盘中创下自2015年8月以来新高,A股半日成交额突破1.7万亿元。
简短解读: 当前市场由“弱现实、强预期”主导,上涨基础是政策押注而非经济基本面。
2. 核心信息: 央行报告确认宽松基调,罕见提及“促进物价回升”,强化了政策刺激预期。
原文佐证: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基调略显鹰派,从“加大信贷投放”转向“保持稳健支持”。央行在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被市场解读为明确的宽松和支持信号。
简短解读: 这是市场上涨最直接的“政策底”信号,意味着流动性环境将持续宽松,对整个市场的估值中枢(特别是港股科技、A股成长板块)构成支撑。
3. 核心信息: 对冲基金正以七周以来最快的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显示外资在积极回流。
原文佐证:我们核心团队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以7周以来最快的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这主要受到多头买入和空头回补的推动。
简短解读: 对冲基金作为市场上最敏锐的力量,其态度的转变极具指示意义,表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回升,迎来了外资的增量资金。
4. 核心信息: A股融资余额飙升至2万亿,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高度亢奋。
原文佐证: A股融资余额已飙升至2万亿元人民币,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显示散户活动活跃。
简短解读: 这既是市场活跃度极高的体现,也是一个风险警示信号,表明部分追涨资金使用了杠杆,一旦市场转向,可能会加剧波动。
5. 核心信息: 市场预期全球央行年会释放鸽派信号,成为推升风险偏好的外部催化剂。
原文佐证:亚洲科技股因市场预期本周晚些时候杰克逊霍尔研讨会将释放鸽派信号而上涨,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
简短解读: 港股科技股的上涨获得内外双重利好:国内政策支持与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
6. 核心信息: 关键数据:国际基金对中概股的仓位仍处5年低位(16%分位),后续加仓空间巨大。
原文佐证:目前我们账户(高盛)对中国股票的配置较MSCI全球指数超配4.9%,这一比例在过去一年中处于第41百分位,在过去五年中处于第16百分位。
简短解读: 这是判断行情潜力的核心数据,意味着市场远未“交易拥挤”,增量资金空间充足。
7. 核心信息: 长线基金三周来首次转为净买入,确认了资金回流从“快钱”扩展至“慢钱”。
原文佐证:我们看到长线基金对香港/中国市场的兴趣动态。我们看到长线基金三周以来首次实现周度净买入。
简短解读: 如果说对冲基金是“游骑兵”,那长线基金就是“主力军”,后者的转向意味着本轮上涨的共识度和持续性正在增强。
8. 核心信息:资金流向高度一致:涌入科技、工业、金融,同时回避房地产和传统能源。
原文佐证:南向资金流入集中于非必需消费品/工业/医疗保健板块;对冲基金买入由工业、信息技术、金融引领,而房地产和能源是净卖出最多的板块。
简短解读: 这为投资者指明了当前市场的“主战场”和“雷区”,跟随资金共识(如AI科技)是当下高胜率策略。
9. 核心信息: 南向资金呈现“买指数、不买个股”的特点,大量买入指数ETF。
原文佐证:上周南向资金净买入/卖出榜单:追踪指数的ETF基金(Tracker Fund, HSCEI ETF, CSOP HS TECH)占据了净买入前三名。
简短解读: 这表明内地资金看好港股科技的整体反弹,但对个股选择信心不足,利好指数本身。
10. 核心信息: 相比港股,A股的买入强度要大得多,显示本轮行情目前主要由国内情绪和本土资金驱动。
原文佐证: A股买入力度显著强于H股(净买入卖出比例达1200个基点 vs 200个基点)。
简短解读: 这意味着国内政策与A股情绪是本轮行情的关键“风向标”,需密切关注。
11. 核心信息: 市场风向转变:投资者更偏爱“股东回报”(回购/分红),而非“烧钱讲故事”。
原文佐证:高盛交易台正看到资金从美团轮动至京东,背后是市场对美团利润率收缩的预期和京东重启股票回购的推动。
简短解读: 京东跟美团一样,因为外卖战烧钱而利润受损。但资金因为股东回报这个理由而进入京东,说明资金现在更注重好消息,而淡化坏消息,风险偏好较为积极。
12. 核心信息:金融巨头增持同业,显示产业资本认可当前金融板块的估值。
原文佐证:根据港交所披露,平安于8月12日以每股22.4072港元的均价买入955万股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从4.91%增至5.04%。
简短解读: 这个消息之前咱们解读过,利好红利低波。现在出现在外资投行的报告中,说明他们也关注到这个逻辑,可能在关注红利低波。
PS:以上观点均为新闻媒体、各机构观点(高盛、美银、摩根等)。
三、 关于港股/A股策略
工银港股通科技30:
今天又升舱了一次。在这个区域是第6次了,走势也脱离横盘区开始挑战新高,差临门一脚了。
今天这笔成本是目前最高的,舱位也比较重,所以我是预设了止损线的。如果走势出现中断,会主动把高位的舱减掉,算是一种重舱追涨的安保措施。
红利低波:
今天市场真的很棒,我自选里的全部标的都是涨的。
即便是在当前防御风格不被市场关注的红利低波。
今天本来是想升舱的,但刚升了港股科技,打算再等两天,看看指数能不能彻底站稳新高。
避免指数万一回调,有更好点位但没舱位的尴尬局面。
有朋友可能觉得,如果是牛市,为什么还要搞这种防御品种?
因为成长板块在牛市会非常疯狂,没有经验往往把握不住。大涨时候追进去,成本比较高,调整时候幅度也很大,心态扛不住,离场,然后市场马上就开始反弹,新高,再也买不回来。
等经历半轮牛市后,开始相信市场不会轻易调整,然后养成了硬扛市场下跌的习惯,随后进入牛市末期,行情结束,硬扛下跌的影响,可想而知...
被反复搞心态是没经历过牛市的人,需要经历的第一关,尤其是牛市初期和后期,波动比较大。这也是很多新人第一次经历牛市,积极参与,却没赚到钱甚至亏钱的根源。
红利低波适合那些对市场不熟悉,求稳的人。
从我自身的体验来看,如果在A股里找一个能践行长期投资,拿个三五年即便被套也不怕的指数,有且只有红利低波,因为高分红+险资持续配置。
既然都不怕被套,要做的就是耐心找性价比较高的入场机会。我最近刚说过,60/120/250日均线,关注这类中长期均线的位置。
——以下是:股市消费记录——
中国资产:
1. 工银港股通科技30:保持在舱,今日更新+1。
2. 东方红红利低波:保持在舱,今日未动。
做合格金融消费者,从记账开始!
中国消费记录:


<分享增量信息,提升决策质量。记录真实消费。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咱们交个朋友。>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3403)$
$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2805)$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C(OTCFUND|012349)$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3309)$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华安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5283)$
$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I)C(OTCFUND|013128)$
$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4439)$
$东方红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C(OTCFUND|012709)$
#沪指创近10年新高##机构:A股健康牛!沪指4000点可期?##牛市旗手发力!如何把握券商掘金机会?##八月基金投资策略##达人收息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