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市场,正悄然掀起一股“红利风”。从A股到港股,新“国九条”引导主流资金聚焦高股息资产,上市公司分红稳定性、持续性的提升,更让红利投资从“可选策略”变为“核心选项”。而在这一轮浪潮中,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借道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布局的投资者,已率先尝到了“甜头”——该基金今年以来多次创新高,成为震荡市中的“抗跌利器”。
一、港股红利:被低估的“高性价比沃土”
为何说港股红利是当前市场的“黄金赛道”?
首先,AH溢价提供了天然安全垫。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近50%的成分股为A+H两地上市标的,当前平均AH股溢价率达52%。这意味着,同样一家公司的港股股价,比A股便宜近一半,性价比优势显著。
其次,港股红利资产的“历史底蕴”与“持续力”更优。作为全球最早推行股东回报的市场之一,港股主流红利指数长期保持高股息率——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当前股息率超6%,处于近10年54%的历史分位数(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截至2025.4.30)。更难能可贵的是,港股上市公司分红政策持续优化,盈利质量高、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占比提升,为红利投资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
最后,全球估值洼地的稀缺性。横向对比全球主要市场,港股当前估值仍处于低位,而股息率却高于多数发达市场。这种“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在不确定性升温的当下,成为资金规避风险、追求稳定收益的“避风港”。
二、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红利投资的“精准捕手”
红利投资的关键,不是单纯“买高股息”,而是“买可持续的高股息”。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的核心优势,正在于其背后的编制规则——既筛选高股息,又控制波动,还分散风险。
具体来看,指数从标普港股通指数中先选出股息率最高的75只股票,再剔除其中波动率最高的25只,最终保留50只“高股息+低波动”的优质标的。这种“双重筛选”机制,避免了传统高股息策略“股息陷阱”(如盈利下滑导致股息不可持续)的风险。此外,指数还设置了单一个股不超过5%、单一行业不超过30%的权重限制,进一步分散行业与个股风险,确保组合的稳定性。
作为国内首批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之一,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依托标普指数公司在海外红利指数编制上的百年经验(标普红利指数系列已有超30年历史),更能精准捕捉港股红利资产的长期价值。
三、今年多次创新高,回调反而是“上车良机”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今年以来,尽管A股与港股整体震荡,但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却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截至7月中旬,基金净值已多次突破年内高点,成为少数“逆市创新高”的产品之一。这背后,是其跟踪的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持续兑现“高股息+低波动”的优势:成分股中既有公用事业、能源等现金流稳定的“现金牛”,也有消费、金融等防御性行业的龙头,抗周期能力突出。
而昨日(7月16日)市场的短期回调,更被机构视为“加仓窗口”。从基本面看,港股红利资产的核心支撑未变:新“国九条”下分红政策持续强化,AH溢价未完全收敛,全球资金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仍在升温;从技术面看,此次回调更多是短期情绪扰动,指数估值(PE约8倍)与股息率(6%+)仍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
结语:红利时代,抓住“长坡厚雪”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长坡。”在当前的红利浪潮中,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正是这样的“长坡”——既有稳定的“湿雪”(高股息),又有足够长的“坡道”(全球估值优势+政策支持)。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作为精准跟踪这一赛道的工具,既享受了港股红利的“高性价比”,又通过科学的编制规则规避了波动风险。昨日的回调,不过是长跑中的短暂喘息;此刻的加仓,或许正是锁定长期收益的关键一步。
红利风已起,乘势而上,方不负时代机遇。#英伟达持续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