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市场越动荡,投资者越需要“压舱石”资产。红利低波策略通过“高股息+低波动”双因子构建护城河,在震荡市中展现出独特的防御性。港股市场因流动性改善与估值修复预期,正成为红利策略的理想试验场。红利资产的魅力在于其“类债券”属性。当市场利率下行时,稳定分红的股票会获得估值提升,形成“戴维斯双击”。当前港股红利资产的股息率较国债收益率高出4-5个百分点,这一利差在低利率环境下尤为珍贵。政策层面,港股通红利税减免预期若落地,将进一步增厚投资者实际回报。从行业分布看,金融、能源等板块的龙头公司盈利稳定性强,且资本开支需求低,分红能力可持续。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采用“纪律性投资”策略,严格遵循指数编制规则,避免情绪化交易。其持仓中,金融股占比约40%,公用事业、能源各占20%,这种哑铃型结构既能享受高股息,又能对冲行业周期波动。基金经理通过动态再平衡,确保组合波动率始终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023年市场大幅调整期间,该基金逆势获得3.2%的正收益,印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红利策略是抵御通胀、实现财富保值的有效工具。该基金支持定期定额投资,投资者可通过“微笑曲线”摊薄成本。从历史数据看,港股红利指数在10年周期内的年化收益达9.7%,显著跑赢通胀。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正是布局红利资产的窗口期。尽管关税战引发市场波动,但红利因子的长期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2000年至2023年间,MSCI全球高股息指数年化收益率7.8%,较MSCI全球指数高出1.5个百分点。在2006-2007年牛市中,红利策略跑赢大盘89个百分点。红利加低波双因子策略的优势明显:红利因子提供收益保障,低波因子控制回撤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标普500低波高股息指数仅下跌35.2%,而标普500指数下跌38.5%;在2022年的市场调整中,前者下跌19.7%,后者下跌24.8%。港股市场为这一策略提供理想土壤,港股通范围内有189只A股稀缺的高股息资产,平均股息率5.73%,估值较A股折价25.7%。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采用严谨的编制规则:首先筛选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排名前40%的股票,要求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支付率不低于30%;然后计算这些股票过去252个交易日的波动率,选取波动率最低的100只股票;最后根据股息率加权,单个股权重上限5%。这种设计避免高股息陷阱,确保组合质量。目前持仓中,金融业权重20.8%,平均市盈率5.2倍;能源业权重17.1%,平均市盈率6.8倍;工业权重15.3%,平均市盈率7.2倍。前十大持仓包括远东宏信(权重2.8%,股息率6.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权重2.6%,股息率7.1%)、恒隆地产(权重2.5%,股息率5.8%)等优质企业。历史数据验证策略有效性:2011年2月至2025年4月间,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在82个恒生指数下跌月份中,60个月跑赢基准,超额收益胜率73%;在市场下跌月份平均获得1.7%的超额收益,最大单月超额收益达到4.3%。该指数年化收益率10.2%,年化波动率18.7%,最大回撤31.2%,均优于恒生指数同期7.8%的年化收益、22.3%的波动率和42.6%的最大回撤。基金管理团队实力雄厚,基金经理胡迪女士拥有13年量化投资经验,曾任标准普尔指数分析师;何智豪先生拥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专注量化策略研究。基金规模12.77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益3.71%,上半年收益15.2%,自2017年12月成立以来总收益53.18%。投资者可通过定投方式参与,建议每月投资2000-5000元,持有期不少于三年。基金费率方面,管理费0.5%/年,托管费0.1%/年,申购费率为0.12%(通过直销平台申购可享0.1折优惠)。该基金适合作为核心资产配置,建议占股票投资组合的30-40%,可搭配20-30%的成长型基金和30-40%的平衡型基金构建完整投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