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传统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空间持续压缩,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类固收”属性的红利资产。红利策略的本质是赚取企业盈利分配的确定性收益,而港股低波红利策略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估值修复的弹性。当前港股市场正处于“低估值+高股息+政策红利”的三重窗口期,其配置价值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愈发突出。国内对分红行为的引导力度空前。国家要求央企强化市值管理,将分红频次与股东回报纳入考核,这直接提升了国企分红意愿。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为例,其成分股中约60%为央国企,2023年分红总额超9900亿港元,且未来分红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估值方面,港股红利资产的股息率普遍在6%-8%之间,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回落至4%以下,利差优势显著。此外,AH股溢价指数当前处于130点高位,港股红利标的相对A股折价近40%,安全边际充足。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的投资框架兼顾“选股”与“择时”。选股端,通过量化模型筛选出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超5%的标的,并剔除盈利波动过大的企业;择时端,利用股债性价比指标动态调整仓位。2024年市场剧烈波动期间,该基金通过增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最大回撤控制在-10%以内,同期恒生指数跌幅达15%。基金经理团队拥有超10年的量化投资经验,擅长通过行业中性策略平衡收益与风险。红利策略的难点在于避免“估值陷阱”。高股息可能掩盖盈利下滑的风险。指数化投资通过规则化筛选,有效规避了个股暴雷风险。以该基金为例,其持仓分散度达50只股票,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行业分布均衡。历史数据显示,2019-2024年期间,该指数年化收益达8.3%,跑赢恒生指数近5个百分点。对于缺乏港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场外联接基金(A/C类)提供了便捷的参与方式,且支持自动定投。关税战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实质性挑战,但历史数据显示红利策略在这种环境下往往能获得相对优势。2018年贸易战期间,标普500高股息指数相对标普500指数获得4.2%的超额收益。当前环境下,稳定现金流和分红回报变得尤为珍贵,港股红利资产恰好能够提供这些特性。港股市场现处于明显估值洼地,恒生指数市盈率仅8.5倍,较过去十年平均值11.2倍折价24.1%。恒生国企指数市盈率更是低至7.2倍,处于历史最低10%分位。港股红利板块相比A股存在显著折价,即使考虑20%的红利税,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成分股经调整后的股息率仍达到4.58%,相较A股高股息指数3.2%的股息率高出1.38个百分点。资金流向数据强烈支持对港股红利资产的看好。南向资金连续24个月净流入港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对金融板块净买入380.6亿元,下半年至今再加仓674.3亿元。险资配置力度也在加大,2025年一季度保险资金股票配置比例从7.9%提升至8.4%,其中红利类资产配置比例从2.1%提高到2.8%。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精准把握这一趋势,其投资组合中银行业占比20.8%,持仓包括建设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等大型国有银行,这些股票市盈率均在4-5倍之间,股息率超过6.5%。交通运输板块权重24.3%,重点配置了中远海能H股、招商局港口等优质标的,这些公司近三年平均分红比例保持在35%以上。煤炭板块权重17.1%,配置了兖矿能源、中国神华等龙头企业,这些公司2023年分红比例均超过40%。该基金历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近一年收益率35.58%,近三年累计回报46.42%,最大回撤控制在9.93%以内,夏普比率达到0.87,显著高于同类产品0.62的平均水平。从因子有效性角度看,红利因子在全球市场长期有效,1990年至2023年间,MSCI全球高股息指数年化收益率为9.7%,超过MSCI全球指数1.2个百分点。低波因子同样表现出色,同期MSCI全球低波指数年化波动率较市场指数低3.2个百分点。双因子结合创造了卓越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自2011年2月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10.2%,年化波动率18.7%,夏普比率0.55,显著优于单一因子策略。该基金采用科学量化方法选股,首先从港股通标的中筛选出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排名前40%的股票,然后要求过去三年股息增长率不低于5%,最后选取历史波动率最低的100只股票。这种严格筛选确保组合质量,目前持仓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6.8倍,平均市净率0.72倍,平均股息率5.8%。基金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基金经理胡迪女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CFA和FRM持证人,曾在美林证券担任量化分析师;何智豪先生拥有复旦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曾任国泰君安证券量化策略研究员。该基金适合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建议配置比例为股票资产的30-50%,投资期限不少于三年。投资者可通过银行、券商或第三方平台购买,起投金额仅为10元,且支持定期定额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