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红利策略开始受到市场关注,作为一种类债资产,红利资产具备一定的防御属性,凭借高股息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
然而步入2025年,科技和医药板块的崛起,掀起了一波成长股的浪潮,红利资产似乎被市场遗忘。但从资金流向来看,机构资金依然在大手笔布局红利资产,尤其是港股的银行、公共事业、能源等红利相关板块频频被险资举牌,连带也推升了港股红利资产今年的表现。
首支规模超百亿的跨境策略ETF——摩根标普港股通红利指数ETF(513630),目前规模113.49亿,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该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方式编制,结合高股息率与低波动率去筛选成分股。从标普港股通指数中选出股息率最高的75只股票,再剔除波动率最高的25只。
此外,该指数还设置了个股和行业的权重上限:单一成分股权重不低于0.05%,不超过5%;单一GICS(全球行业标准)行业板块权重不超过30%。成分股相对更为均衡,不至于过于集中。 该指数固定每半年进行一次调仓,成分股定期更新轮动,及时注入"新鲜血液",高抛低吸的调仓策略更值得期待。
总体来看,市面上表现好的几个红利指数,在选股上基本都综合考虑了高股息、低波动、高质量,这使得它们在今年这个快速轮动、震荡的行情里,依然斩获了不菲的收益。那么,红利ETF涨到今天,还有配置价值吗?
有机构人士表示,如果从相对估值看,绝大多数红利低波指数的估值目前都已经到了90%以上历史分位,似乎过高。但如果看绝对估值,目前几个主要红利低波指数市盈率普遍在7倍左右,相对于全市场来看,依然处在估值较低位置。过去银行地产一直在低点徘徊,红利低波指数也表现一般,如今的上涨更像是一种估值修复,而非估值泡沫。而随着政策的催化,中长期资金不断入市,稳健抗跌的红利资产长期来看仍将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以借助$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基金,便捷、灵活、费率低,可以帮助我们一键布局港股红利资产,分享港股红利资产的稳健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