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我对红利+低波的看法是在当前“高利率、低增长”的宏观环境下,“红利+低波”策略的“防御+收益”双重价值被进一步放大,而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凭借对港股市场的精准聚焦,成为了这一策略的“优质实践者”。
先聊“红利+低波”在当下市场的适配性:高利率环境下,资金更青睐“确定性收益”——高股息个股的分红回报(通常3%-6%)不仅能覆盖部分理财收益,还能享受股价上涨的潜力;低波策略则能规避高利率带来的估值波动风险,比如成长股因贴现率上升导致的估值杀,而低波股因业绩稳定,估值波动远小于市场平均。尤其港股市场,经过多年调整后,当前股息率中位数达4.5%,远超A股的2.8%和美股的2.1%,且波动率(近3年恒生指数波动率25%)低于A股(沪深300波动率32%),正是“红利+低波”策略的“沃土”。
再深入分析这款基金的“港股适配性”优势:其一,港股通标的的“安全边际”。基金仅投资港股通内个股,这些标的多为大盘蓝筹股,市值中位数超500亿港元,流动性充足(日均成交额超10亿港元),避免了港股通外“小票”的流动性陷阱(比如单日成交额不足1000万港元),尤其在市场低迷时,能有效降低“想卖卖不出”的风险。其二,行业分布的“抗周期”特性。该基金跟踪的指数成分股中,金融(35%)、公用事业(25%)、地产(15%)合计占比75%,这些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金融股受益于高利率,公用事业股有政策定价支撑,地产股则处于估值底部,行业组合的“防御性”拉满,在经济下行期更抗跌。其三,汇率对冲的“隐性收益”。虽然基金不直接对冲汇率风险,但港股以港币计价(与美元挂钩),若未来人民币贬值,港币资产能带来汇率收益;若人民币升值,高股息收益也能部分抵消汇率损失,形成“双向缓冲”。
从我的配置逻辑看,我把这款基金作为“港股底仓”,占我权益类资产的30%:一方面,它能通过高分红为我提供每月稳定的现金流(我选择了现金分红);另一方面,它的低波动特性能平衡我持有的港股科技基金的风险。2024年以来,我的港股组合整体回撤仅5%,远低于恒生科技指数的15%,这其中这款基金的“压舱石”作用功不可没。对于想布局港股、但又怕风险的投资者,这款基金无疑是“性价比之选”。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