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我对红利+低波的看法是持有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近一年后,我对“红利+低波”策略的认知从“理论好感”变成了“实战认可”——它不是“赚快钱”的工具,而是通过“复利效应”实现资产稳步增值的利器,而这款基金恰好把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先拆解“红利+低波”的实战价值:红利的核心不是“高股息率”这一个指标,而是“股息可持续性”。该基金跟踪的指数在筛选时,会剔除过去12个月分红中断或盈利为负的个股,确保入选标的具备真实盈利支撑,比如成分股中的香港交易所、建设银行等,多年来分红率稳定在3%-5%,这部分分红若选择“红利再投资”,能在市场下跌时自动买入更多份额,实现“越跌越买”的复利效果;低波策略则通过“波动率排序”筛选标的,避免了像科技股那样受政策、行业周期影响而出现的“过山车”行情——以2023年港股震荡期为例,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最大回撤仅12%,远低于恒生指数的21%,这种“抗跌性”让投资者能更从容地持有,避免因恐慌割肉错失后续反弹。
再深入分析基金的“细节优势”:第一,指数编制的“双重过滤”机制。该指数每年进行两次调仓(3月和9月),调仓时先按股息率初筛,再按波动率二次筛选,既能保证组合的高股息属性不褪色,又能及时剔除波动率升高的个股,比如2023年调仓时剔除了部分受地产政策影响波动率上升的个股,纳入了更稳健的公用事业股,进一步优化了组合风险收益比。第二,摩根的指数管理能力加持。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摩根在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申赎效率、风控合规等方面经验丰富,该基金成立以来跟踪误差始终控制在0.3%以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确保投资者能精准获取指数收益。第三,实际持仓的“攻守平衡”。从最新持仓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既有股息率超5%的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也有波动率低于5%的香港中华煤气等公用事业股,既保证了分红收益,又通过低波个股稳住了净值,2023年全年收益率(含分红)达8.2%,在同类港股基金中排名前20%。
我的持有体验很直观:去年市场大跌时,基金净值回撤不到10%,远小于我持有的其他权益基金;今年市场反弹时,它虽未像科技基金那样暴涨,但也跟随指数上涨了6%,还按时拿到了分红。这种“不贪多、稳扎稳打”的表现,让我更加坚定了长期持有的决心——对追求“睡得着觉”的投资者来说,这款基金的价值远不止“抗跌”,更是长期复利的“可靠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