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A股市场正经历着显著的风格切换。在科技股因估值压力陷入调整、新能源板块因资金博弈呈现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以高股息、低波动为特征的红利资产悄然走出独立行情。今年以来,标普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以28.39%的涨幅领跑红利指数(3.67%)和红利低波指数(5.05%),更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18.07%),这一数据揭示出市场资金正在从成长赛道向防御性资产迁移的深层逻辑。#特斯拉拟建新厂生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钙钛矿电池获重要进展 发展前景看好吗?#

来源Wind,截至11月12日
港股红利板块的强势表现,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一方面业绩真空期的资金避险需求,三季报披露结束后,市场进入长达四个月的业绩空窗期。基金经理为年终排名调仓换股,高位科技股遭遇获利了结,而低位优质红利股成为资金"避风港"。11月4日福建板块的游资炒作虽带来短期赚钱效应,但难以掩盖市场整体对确定性的追求。
另一方面政策红利释放预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应用场景保障能力",叠加财政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传统红利行业迎来政策催化。
还有就是当前港股估值洼地效应凸显。相比全球主要市场,港股估值长期处于低位,为红利策略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和股息回报率。

四季度常处于市场业绩空窗期,缺乏明确的确定性博弈线索,且年末资金流动性通常偏紧,投资者为避免全年收益受损,风格会趋于保守。而港股红利成分股多集中在能源、电信、银行等支柱性行业,其中不少是央企,这些企业竞争格局稳定、盈利抗周期性强,违约风险低,能持续稳定派发分红,比如中国有色矿业、中远海能等,堪称市场波动中的 “避风港”。
年底也是机构为明年布局的关键阶段。此前科技成长板块在 AI 等浪潮推动下快速超涨,四季度已显现调整迹象,追涨高估值主线的胜率与赔率明显下降。此时机构更倾向于布局估值低、盈利确定性高的资产,而港股红利股正符合这一需求,像保险这类中长期资金,就纷纷加大对港股红利的配置,以此平衡组合风险。
而且港股红利核心标的多为港股通标的,内地投资者无需额外开通港股账户,通过港股通就能便捷投资。而且机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连续持有 H 股满 12 个月,所得股息红利可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一制度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港股红利对机构的吸引力,也利于板块形成资金与行情的正向循环。
所以,还没配置这个方向的,可以看看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这个布局港股红利的产品,这基单位净值也创历史新高,目前已经8连涨了,今天又是大涨1.51%,领跑主流红利基产品。

今年来累计收益率高达33.88%,这一成绩大幅跑赢了同类主流红利指数基金(如华泰柏瑞红利11.89%、东方红中证红利13.06%、南方红利低波10.50%),充分证明了其“红利+低波”策略在震荡市中的强大威力。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这基也创下了64次新高,可谓上行弹性还是很足的,持有体验更佳。
而且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00亿元,是港股红利主题中当之无愧的规模最大基金。这一数据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将其作为布局港股红利的核心工具。这基金行业均衡配置,每次调仓时,限制单一行业股票数量不超过15只,单一行业权重不超过30%,个股权重不超过5%,有效分散风险。
市场的快速轮动正将投资者的目光重新拉回对“确定性”的珍视上。红利策略,特别是估值更低、股息更优的港股红利,其配置窗口已经打开。 对于希望把握这一机遇的投资者,像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005051) 这样经过市场检验、规模领先、业绩出色的工具,无疑提供了一个现成的、高效的配置选择。在不确定性中拥抱确定性,或许是当前最明智的攻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