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港股红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优势是因为港股包含了很多A股没有的优质高股息资产。港股红利资产以其高股息率著称,这使得 投资者在持有期间能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高股息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额外的收益支撑。港股红利资产多集中在能源、公用事业、金融等刚需行业,这些行业的 企业基本面相对稳定,盈利能力较强,能够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分红支持。这一优势使得港股红利资产在投资组合中能够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既能在市场动荡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又能在 估值修复时带来超额收益,实现“攻守兼备”。
1. 港股红利策略的核心优势
(1)高股息率与稳定的现金流**
港股的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根据国联证券的报告,港股2023年股息率中位数为5.73%,远高于A股的水平。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目前仍维持在5%以上,显著高于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1%),形成明显的“预期回报差”。
分红稳定性强:港股的龙头企业(如金融、能源、通信等)普遍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例如,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加大分红和回购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红利资产的吸引力。
2. “红利+低波”策略的互补性
红利因子提供安全垫:高股息股票通常具备较强的现金流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股息现金流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回报来源,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表现更为稳健。
低波因子降低波动风险:低波动股票价格波动较小,能有效过滤市场噪音和尾部风险。例如,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年化波动率(20.77%)低于恒生指数(22.27%)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23.54%),显示出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双重因子叠加的协同效应:低波因子可以筛选出那些分红稳定且股价波动小的公司,避免高股息但业绩不达预期的“估值陷阱”(如某些高分红但盈利下滑的公司)。这种组合策略在震荡市中更具防御性。
3. 港股红利+低波策略的配置逻辑
(1)政策与资金面的支撑
中长期资金的偏好:险资、公募等机构资金对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升温。2025年一季度险资股票配置比例提升至8.4%,其中红利类资产成为重点增持方向。新会计准则(FVOCI科目)的实施也推动了资金对红利低波资产的配置。
政策鼓励红利资产:中国监管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明确支持红利资产作为权益配置的重要工具。港股红利资产的“稳定收益+防御属性”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2)利率环境下的相对优势
股息率与利率的“价差”扩大:在低利率环境下,港股红利资产的股息率(5%+)显著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国债收益率1.7%左右),形成明显的吸引力。这种“类债券”属性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固收资产的优质选择。
期限利差上行的利好:根据华泰柏瑞的分析,港股红利策略的超额收益与期限利差(10Y-1Y)高度相关。当前港股期限利差处于低位并逐步回升,未来若继续上行,红利资产有望进一步跑赢。
4. 对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的投资体验与看好理由
(1)产品特点与行业分布
聚焦高分红+低波动行业:该基金跟踪的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交通运输(24.3%)、银行(20.8%)、煤炭(17.1%)等高分红赛道,合计权重超60%。同时覆盖有色金属、纺服等新兴行业,降低单一行业风险。
成分股的防御性与成长性兼具:例如,东方海外国际(航运)、中国神华(能源)、中国海洋石油(能源)等龙头公司,既具备稳定分红能力,又受益于能源转型和全球供应链重构。
(2)历史表现与风险控制
波动率显著低于宽基指数: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年化波动率(20.77%)优于恒生指数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表明其在震荡市中更抗跌。
长期回报潜力:2020-2024年间,该指数虽经历波动(如2022年下跌19.68%),但2024年反弹26.87%,展现出“低波+高股息”策略的修复弹性。
(3)适合的投资者画像
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该基金晨星风险评级为中高风险(R4),适合积极型或激进型投资者,尤其适合在震荡市中寻求“稳收益+适度进攻”的配置。
长期持有逻辑清晰:红利资产的股息率与长期持有回报呈正相关,叠加低波动属性,更适合中长期持有而非短期交易。
如何配置港股红利+低波策略?
1. 作为“底仓资产”配置:在震荡市中,用港股红利+低波策略替代部分固收资产,提供稳定现金流和防御性。
2. 搭配成长股形成“哑铃策略”:如知识库中提到的,港股红利(低波)与科技制造、出口链(成长)结合,平衡攻守。
3. 注重长期持有:利用股息再投资和估值修复潜力,获取复利收益。
如果选择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可以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规划,分批建仓并长期持有。@摩根资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