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市场震荡不休的当下,“红利+低波”策略成了不少投资者的“避风港”选择。今天就来深扒一只聚焦这一赛道的指数基金——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聊聊它的投资逻辑、优势与风险,以及我对这类策略的真实看法。
一、策略内核:为什么“红利+低波”值得关注?
港股市场的特点是估值低、股息率高,但波动性也不小。而“红利+低波”策略相当于给高股息资产加了一层“缓冲垫”:
- 红利筛选:优先纳入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个股,比如金融、能源、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龙头,这类公司现金流扎实,熊市里抗跌性更强;
- 低波过滤:通过波动率指标剔除价格大幅波动的个股,留下走势更稳健的标的,进一步降低组合波动。
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正是这一逻辑的代表,它从港股通标的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既保证了“能分红”,又确保了“跌得少”,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来说,这种“双保险”设计很有吸引力。
二、基金表现:数据背后的真实力
作为跟踪该指数的被动型基金,摩根这只产品的表现基本与指数同步,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看它的“成绩单”:
- 收益与波动平衡:近一年,该基金在港股整体回调的背景下,跌幅显著小于恒生指数,而年化股息率维持在5%以上,“跌得少、分得多”的特点突出;
- 行业分布:前三大行业为金融、能源、公用事业,都是港股的“高股息根据地”,其中一些个股标的长期分红记录稳定,为组合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
- 流动性优势:成分股为港股通标的,避免了外资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同时基金规模适中,申赎便利性较高。
三、个人观点:这只基金适合谁?有哪些隐忧?
值得入手的三大理由:
1. 适合“躺平”型投资者:被动跟踪指数意味着费率低,不需要花精力研究基金经理操作,适合没时间盯盘的人;
2. 抗跌属性适配当前市场: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高股息股的“安全边际”明显,而低波策略能减少持仓焦虑,尤其适合熊市布局;
3. 分红再投资复利效应强: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长期来看,5%左右的股息率叠加市场反弹收益,复利效果会很可观。
需要警惕的风险点:
- 行业集中风险:金融、能源占比过高,若利率政策变动或油价大幅波动,可能影响组合表现;
- 市场风格切换风险:一旦港股转向成长股行情,低波红利策略可能跑输市场,需要做好风格轮动的心理准备;
- 汇率波动影响:以人民币计价,港币与美元挂钩,若人民币升值,可能侵蚀部分收益。
四、总结:一只“防守反击”的优选工具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基金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产品,但它像一个稳重的“管家”,在市场动荡时守住本金,用持续的股票分红给你踏实感。
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资者,想在港股配置中加一层“安全垫”;或者你厌倦了追涨杀跌,想试试“躺着赚钱”的红利策略,这只基金值得纳入观察名单。当然,投资没有完美解,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搭配成长型资产平衡配置,才能在复杂市场中走得更远。
最后想说,在投资里,“不亏”往往比“多赚”更重要——这或许就是“红利+低波”策略在当下最珍贵的价值。@摩根资产管理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