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周度表现】
本周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一度站上3600点。市场交投活跃,热点板块快速扩散,赚钱效应良好。消息面上,国家投资建设1.2万亿的超级水电项目日前宣布开工,大规模水电站开工提升了建材、钢铁等相关需求,叠加“反内卷”政策加速落地,建材、钢铁板块表现突出。具体来看,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涨幅分别为+1.67%、+2.33%、+1.69%、+2.76%、+4.63%,两市周度成交额9.09万亿元,日均成交1.82万亿元。本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建筑材料、煤炭、钢铁涨幅靠前,而银行、通信、公用事业表现相对较弱。
【大势研判】
目前市场对“反内卷”政策的反应较为积极,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政策加速落地、价格弹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三大指数均创下年内新高,整体向上趋势依然稳固。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扩散,从少数板块蔓延至多数板块,进一步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形成了良性的正向反馈。往后看,市场在创下年内新高后,有望继续挑战去年10月的阶段性高点。当前市场处于强势运行区间,主要宽基指数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成交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多方力量占据优势。随着市场人气的不断聚集和资金的持续流入,指数有望在板块轮动的推动下,逐步向上拓展空间,挑战前期高点。
【本周策略视点:反内卷政策引领,市场有望挑战阶段性高点】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式”竞争现象,对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过度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价倾销、过度投资扩产等手段,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近期,整治“内卷式”竞争的举措持续加码,“反内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关键任务,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7月3日,工信部光伏企业座谈会强调将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7月18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以市场化思维、法治化理念加强行业治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信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反内卷”政策对供给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能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两个方面。在产能出清方面,政策通过多种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对于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环保限产政策成为重要的调控工具。严格的环保标准使得部分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从而减少了市场的无效供给。对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虽然直接的产能出清方式与传统行业有所不同,但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也是“反内卷”政策在供给侧的重要影响。在政策推动下,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资金和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活动也可能增加,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中小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增强企业在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改善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从需求侧来看,“反内卷”政策对行业需求的影响体现在短期抑制与长期优化两个方面。短期“反内卷”政策可能会对部分行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一些下游企业来说,成本的上升可能会使其在短期内减少对上游产品的采购量。从长期来看,随着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从而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成本降低,这将进一步优化市场需求。“反内卷”政策对不同行业需求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于消费服务行业,如白酒、酒店等,竞争缓和及市场秩序的改善,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促进中高端消费的复苏,从而直接带动行业需求增长。而对于一些工业原材料行业,如钢铁、水泥等,其需求增长主要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反内卷”政策通过改善这些行业的供需格局和盈利状况,间接对其需求产生影响。
目前市场对“反内卷”政策的反应较为积极,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政策加速落地、价格弹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光伏行业的硅料环节仍是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头部企业集体减产已迅速推动多晶硅价格上涨,短期内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头部企业在供给收缩的背景下,价格上涨或将直接带动其盈利提升。另外,钢铁行业在产能出清后价格也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在高端板材和区域市场的优势,有望受益于价格上涨和份额提升。操作上,投资者可持续关注“反内卷”政策扩散的机会,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决策。但需注意市场博弈风险,由于短期内市场对这些行业的关注度较高,资金流入较多,股价波动可能较为剧烈。
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三大指数均创下年内新高,整体向上趋势依然稳固。一方面,以高股息、低波动为标签的“中字头”“国央企”持续走强,为保险、社保、养老等长线资金提供了稳定回报;另一方面,算力、机器人、创新药等成长板块反复活跃,吸引了偏好高弹性的私募、游资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这种赚钱效应持续扩散的局面,有助于优化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同时也会增强普通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形成“资金流入-市场上涨-信心增强-更多资金流入”的正向反馈,为行情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往后看,市场在创下年内新高后,有望继续挑战去年10月的阶段性高点。当前市场处于强势运行区间,主要宽基指数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成交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多方力量占据优势。随着市场人气的不断聚集和资金的持续流入,指数有望在板块轮动的推动下,逐步向上拓展空间,挑战前期高点。当然,在行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短期的调整压力,但在市场整体趋势向上的背景下,这些调整更多地是为了消化获利盘和积累上攻动能,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