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上3700点,创下近10年新高。当前位置,A股市场还能追么,最大的担忧在哪里?未来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在哪里?创新药与硬科技,还能继续扛起牛市的大旗吗
01
A股站上3700点,市场在担忧什么?
3700点之上,当前投资者最大的忧虑可能在于:为什么当前A股不交易基本面?为什么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后,消费、投资、信贷全面走弱,但A股还能持续放量大涨?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降至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7%;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当月同比减少3100亿元;显示内需修复依然需要进一步政策的推动。

02
3700点上方,A股估值“贵”了么?
在资金的推动下,情绪的扩张逐渐领先基本面修复的力度,必然会带来估值的大幅提升。从上证指数历史估值走势来看,当前A股估值的约束整体小于2017年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从历史经验来看,牛市初期可以适度淡化估值的约束;未来盈利若能够跟上,则估值的压力便可以被积极消化。

03
3700点上方,A股可以寄望什么?
本轮A股上涨的一大核心动力在于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发力支持。今年以来,社融同比增速逐渐缓慢修复,并带动A股市场估值中枢的不断提升。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便是政府债券的积极扩张。从近期各种政策发力角度来看,反内卷、财政贴息贷款、生育补贴、育儿补贴、雅下电站、新藏铁路等系统支持内需的修复。只要政策基调不变,A股市场走牛的一大基石就不会缺失。

04
3700点上方,需要资金进一步汇聚
第三轮存款搬家浪潮、美联储降息与人民币走强预期、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之后节节攀升,长期资金入市与A股赚钱效应释放,将是A股走出牛市的第二大基石。从统计数据分析,7月个人投资者开户新增195万户,尚未明显扩张;二季度固收+产品整体规模和权益仓位有所提升;散户参与度较2015年与“9.24”仍有巨大差距。即便在8.18沪深两市成交超2.8万亿的背景下,资金汇聚A股的势头仍未见顶,未来尚有更大空间。

05
过去两轮经济弱股市强的核心驱动
2014年下半年和2019年整体经济偏弱,与本轮A股基本面高度相似;但资金却极为宽裕,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核心驱动;而且都有新兴主导产业的引领。2014年资金的来源在于持续的降准降息之后,“加杠杆”成为A股的一股风潮,所以这轮A股牛市被称为杠杆牛、水牛;2019年,金融监管导致“加杠杆”行为受限,但北上资金成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而资金与产业周期一旦共振,A股市场便容易奏响估值扩张的序曲,随后的产业增长更为牛市提供积极的基本面支持。

06
“经济弱股市强”之下的强势行业与板块
Wind数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中,A股市场涨幅超2倍的个股共有752只。其中,计算机87只、机械设备73只、医药生物59只、化工52只、传媒50只、电子43只;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医药随着医保付费扩张积极走牛;而2019年之后,“茅指数”与“宁组合”分别代表消费升级和新能源产业链,显示了在牛市中产业主升浪即是回报中心的力量。

07
创新药如何面向未来?
今年5月以来,创新药成为A股最靓的仔。核心原因在于:1)国产新药新增IND、NDA以及新药获批数量不断攀升,进入收获季节;2)国产创新药谈判机制基本形成,价格向下空间有限,出海增加新的增长点;3)目前创新药占国内药品市场比例仅为约5%左右,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回顾历史,无论A股还是美股,医药行业都是牛股最多的行业之一。2000年至2019年7月中旬A股涨幅排名前50的股票中医药占比约22%;同期,纳斯达克涨幅排名前50的股票中占比20%。未来医药行业机会有望从创新药进一步向医疗器械与服务扩张。

08
硬科技如何引领成长股投资
成长投资根植于所处的宏观环境,当前AI相关行业处于政策支持与行业上升期;高景气度都伴随着ROE快速提升,因此估值是滞后指标而不是领先指标;在当前环境下,更多需要对硬科技给予估值的容忍度。未来在“十五五”规划的引领下,硬科技有望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空间。

09
四维仓位管理,注重安全边际
3700点上方,A股投资需要进一步考虑市场(情绪与偏好)、确定性与催化、预期收益率、景气趋势的变动,现金是不可或缺的“氧气”,不孤注一掷,强化组合思路。在积极看好科技与成长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红利与价值风格的配置。市场风格的转换,有时仅需要一个触发因素。

$富国医疗产业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1451)$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投顾交流会##券商价值重估行情:板块低估低配##华为麒麟芯片回归!鸿蒙破千万生死线##沪指创近10年新高##八月基金投资策略#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