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8月28日)美债收益率表现出现分化,中短端如2年期和3年期小幅上行,而长端的10年期和30年期则明显回落。这种曲线变化,通常反映出市场对远期经济预期和政策路径存在一定分歧。
对以美元为基础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希望适度分散对美国本土资产的依赖,当前亚洲美元债券确实展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征。从历史数据来看,亚太投资级信用债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用夏普比率衡量——在1年、5年和10年周期里都持续高于美国同类债券,说明这个区域不仅在收益上有吸引力,波动控制也做得相对更好。
虽然眼下亚洲美元信用利差比历史中位数水平略窄,但信用基本面预计仍会比较稳健。多数亚太发债企业主要依赖内需市场,对美国贸易的直接敞口不大,受关税政策升级的冲击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尽管今年亚洲美元债的总发行量可能高于去年,但净供给大概率还是负值。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发行人在境内融资成本更低,银行贷款也更便利,所以对发行离岸美元债的依赖度有所下降。
近期一些市场动态也值得留意。尽管全球宏观环境波动,但亚洲美元债一级市场仍然有新债获得超额认购,尤其是中资投资级名字和部分优质东南亚发行人。二级市场上,中长期限的投资级债券需求比较稳定,说明配置盘仍在有序布局。有分析认为,在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和亚洲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这个市场的中期表现不必过于悲观。
我个人觉得,亚洲美元债目前属于“稳健有余、弹性适中”的资产类别。它不太可能带来特别惊人的回报,但作为分散配置、平衡组合波动的工具,还是有其价值的。尤其适合那些希望获取美元收益、但又不想全部押注美国市场的投资者。
如果想把握这个领域的机会,可以关注主打亚洲美元债的基金产品,比如$南方亚洲美元收益债券(QDII)C(人$ (A类002400 / C类002401)。这只产品采用比较清晰的“稳舵”策略,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主要投资亚洲美元债券,包括主权债、投资级企业债这些波动相对较低的品种。信用风控上也做得比较审慎,对没有标普或穆迪评级的债券配置比例控制在10%以内,同时还会通过内部评级体系进一步筛选发债主体,尽量规避信用风险。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产品走得是稳健路线,近1月上涨0.75%,近三月涨1.39%,近6月涨1.61%,今年以来累计收益3.10%。虽然没有某些权益资产那么亮眼,但作为低波动配置选择,算是较好地控制了回撤、实现了稳步增值。
产品设计上,A类和C类份额适应不同投资需求:A类适合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前端收费,不收销售服务费;C类则更适合中短期操作,0申购费,只按0.5%的年化比例收取销售服务费。
总的来说,在美债收益率仍有不确定性、市场偏好逐步转向稳健资产的阶段,亚洲美元债不失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配置方向。#【有奖】浪漫七夕,收益更 “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