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固收+”基金2025年上半年管理规模跃升,景顺长城基金在“固收+”品类中再次崭露头角,以权益投资著称的景顺长城基金是怎样炼成“固收+”新头部的呢? “固收+”新头部公司 在之前的文章《二季报盘点,基金公司全面发展进入收获季》中就提到过:2025年上半年,景顺长城基金“固收+”产品规模增量领跑! (此处“固收+”产品口径为wind偏债混合型、二级债、一级债) 从上表足以看到,凭借上半年的强势增长,景顺长城基金在“固收+”业务来到一个新的高度。 旗下$景顺长城景颐双利债券A$ (000385)、$景顺长城景盛双息收益债券A$ (002065)、$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券A$ (007562)、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016869)、景顺长城景盈双利债券(002796)等产品的关注度都比较高。 而这些产品实际上来自多个团队,景顺长城景颐双利债券(000385)、景顺长城景盛双息收益债券(002065)是李怡文领衔的混合资产投资部;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券(007562)、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016869)是彭成军领衔的固定收益部;景顺长城景盈双利债券(002796)则是来自王勇领衔的养老及资产配置部。 不同的团队各有各的投资背景,也形成了各自的投资特色,不过在个性之外的共性,就是公司层面对于基金经理个性的鼓励支持,以及公司层面对于策略风格的跟踪和风险把控。景顺长城很重视基金经理策略和风格的稳定性,策略和风格可以多样,但同时追求基金经理投资的稳定不漂移。 整体来看,景顺长城的“固收+”已经构建起较为丰富的产品线,从低波到中高波,权益策略也很多样。适应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和需求。 权益优势的加持 偏好主动权益的柠檬君,更熟悉的还是李怡文领衔的混合资产投资部。李怡文擅长自上而下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在债券和股票大类资产之间切换。资产配置能力可以说是“固收+”的基本功,这点非常重要。此外,这个团队突出的优势还在于权益部分投资(含股票和转债)。 邹立虎,为数不多期货出身的基金经理,对于宏观和周期都有很深的研究,擅长周期股等领域的投资; 江山,兼具宏观策略与TMT行业研究经验,擅长行业比较与自下而上选股,在科技成长方向很有心得; 李曾卓卓和李训练,均拥有多年可转债投资经验,前者擅长把握行业轮动机会,后者善于评估收益和风险并优化组合配置; 徐栋,擅长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配置,在纯债和转债两类资产之间主动切换、优化配置; 此外,还有来自股票投资团队的基金经理,如投资老将董晗和张靖,以及邓敬东等人,也参与了“固收+”基金的管理。 大致上,就是一个由宏观出发,重视资产配置,靠资产配置打底,权益投资添彩的思路。团队成员都具有较丰富的投研经验,且核心成员均属于年富力强的得力干将,偏债的资产配置能力强,偏股的在行业轮动和选股上都挺强。属于是股债双优,正是“固收+”最需要的组合。 亦有乾坤 彭成军领衔的固定收益部在产品布局上以纯债基金为主,不过数量不多的“固收+”产品也是很引人关注的: 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券(007562)和$景顺长城四季金利债券A$ (000181),均以金融债打底,运用转债增强,二季度末规模分别达到191.43亿元和56.26亿元;景顺长城稳健增益(016869),在股票部分的投资重视质量、估值、现金流等,二季度规模增长超过50亿元。 王勇领衔的养老及资产配置部也有景顺长城景盈双利债券(002796)这样的中波“固收+”产品在管,从权益端的投资来看,呈现配置较均衡的特点。该基金自资配团队管理以来,表现比较出色,也是很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在各团队的合力输出下,整个景顺长城基金的“固收+”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或许是启发整个行业发展的思路。“固收+”是投资者需求很大的品类,过去几年在投研端可能还没有很好的满足需求,“固收+”其实不只是固收部门的事儿,也不是将“固收”和“权益”叠到一块儿就完事儿。 想要做好“固收+”,还是要拓宽思路,博采众长,擅长资产配置的做配置,擅长交易的可以做交易,擅长权益可以添亮色,更重要的是把各方面的能力都结合好,形成一个整体,并且把产品的定位明确且在实际运作中保持好不变形。数据来源:wind,20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