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波动加剧,恒生科技指数在经历连续四天的上涨后,又迎来连续五天的下跌,这让不少关注该指数的投资者心中泛起嘀咕:这是否意味着恒生科技指数已进入下行周期?但从多方面的投资信号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或许正呈现出积极的投资机遇,值得投资者深入探究。
从估值角度分析,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1.58,处于近五年21.46%的分位数水平。较低的估值意味着当前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也为未来指数的上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低估值的资产往往更具吸引力,因为其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潜在的增值机会。
资金流向也是判断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2025年7月26日至28日,受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消息的催化,恒生科技ETF单日获得2.01亿份净申购,年内累计有超187亿元资金净流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此外,外资流入港股的意愿持续升温,且主要流入医药、软件服务、媒体娱乐、资讯科技器材、电讯等科技板块。这表明市场对恒生科技指数的关注度和信心在不断提升。
在产业发展方面,恒生科技指数涵盖AI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算力基建、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等。其前五大成份股均为在AI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和投入的行业龙头企业。随着我国AI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和升级,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及商业化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趋势。
政策支持为恒生科技指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坚持“新药不集采、集采非新药”的原则,并进一步优化了品种遴选条件,包括排除协议期内的医保谈判药品、专利侵权风险高的品种以及年采购额低于1亿元的品种,体现出政策对创新药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最近的国家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深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且要结合当地产业搞特色,将科技创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成分股的表现对指数走势有着重要影响。今年恒生科技指数进行了调仓,比亚迪于2025年5月16日被调入指数,其“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和“灵鸢”车载无人机技术等创新成果,体现了公司在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方面的领先地位。此外,小米集团上半年推出小米汽车,整体盈利有望实现显著增长;蔚来新车于7月底上市,8月1日开启交付,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券商预测,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2025年的盈利增速有望达到28%。
综合来看,尽管目前恒生科技指数有所波动,但从长期角度看,其在估值、产业发展前景、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成分股表现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对于想要参与恒生科技指数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摩根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恒生科技指数的倒车或许正是上车的好时机。#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