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智能驾驶两种路径: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分析》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车路协同与智能驾驶发展。首先,嘉宾介绍了车路协同概念,指出其通过基础设施降低单车成本,虽短期遇冷但长期潜力大。然后对比了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路径,分析单车智能面临规模不经济瓶颈,而车路协同可解决超视距等问题。接着介绍了国内车路协同项目进展,包括城市和高速公路智慧化升级。最后讨论了车路协同商业模式和标准统一问题,建议长期跟踪这一0到1阶段的投资机会。
1 1.于军华介绍车路协同概念。
于军华介绍了车路协同的定义和背景,指出其通过公路传感器和算力实现汽车与公路通讯,降低汽车自身传感器需求,并提到24年政策推动后热度下降,但长期仍具潜力
2.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对比于军华分析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的发展趋势,认为车路协同虽短期遇冷,但中长期仍具价值。
2 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超3000亿。
于军华介绍了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测算方法,按单车1.5万计算,乘用车市场约3000亿,未来随着智能化提升,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他对比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种路径,指出单车智能虽发展快但存在长尾效应,99%的可靠性仍不足,剩余1%风险可能导致车企破产。
3 单车智能面临规模不经济瓶颈。
于军华指出单车智能已从规模效应转向规模不经济阶段,99%的可靠性仍需提升至99.9%以上,但继续堆砌车载传感器和算力将导致成本过高他提出车路协同是更优方案,将部分传感器和算力部署在道路基础设施上,通过车路通讯降低整车成本目前车路协同主要障碍在于商业模式未跑通,基础设施投入大但盈利模式不清晰,技术层面如通讯延迟等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4 车路协同对信息延迟要求极高。
于军华解释了车路协同需要5G网络和低延迟支持,并指出特斯拉等企业不用该方案是因国外基础设施不足。他管理的鼎力基金未配置智能驾驶主题,主要投资蓝筹标的,而中国制造基金则专注汽车智能化等权益类配置。
5 车路协同的三个成熟功能。
于军华介绍了车路协同的三个成熟功能:红绿灯信息实时推送,提高精确性;超视线距离信息推送,避免碰撞;拥堵和危险提示,快速传送给后方车辆这些功能相比单车智能具有更高维度的优势。
6 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互补发展。
于军华介绍了车路协同的重要性,指出单车智能是基础,网联技术可降低成本并解决超视距等问题目前车路协同项目分为城市级别和高速公路级别,其中20个试点城市总投资额达2000亿,但推进节奏较慢。
7 高速公路智慧化升级项目下半年加速推进。
于军华介绍了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推进的高速公路智慧化升级项目,总投资上限750亿,财政补贴40%首批8个示范区域推进较慢,但预计2025年下半年加速项目以招投标为主,高速公路相关企业为总包方,软件毛利高于硬件城市级车路云项目规模大但推进慢。
8 车路协同以计算机为主。
于军华分析了车路云指数的行业分布,计算机占42%,汽车、通讯和电子分别占19%、17%和15%他指出该指数估值较高,建议关注市净率而非市盈率车路协同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专注于交通领域智慧城市范围更广,包含天气、地下水等监测此外,他提到新能源车电池上游原材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 能源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上限提升。
于军华分析了能源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光伏和新能源的降本趋势将提升未来经济上限他讨论了电池材料的持续进步,但强调突破时间难以预测对于新能源电池行业,他认为成长逻辑减弱,周期属性增强,建议以安全边际和周期视角看待投资机会。
10 车路协同商业模式与标准统一问题。
于军华分析了车路协同的商业模式可能类似于通讯服务包月制,并认为不同城市标准不统一是短期问题,中期将解决他强调车路协同处于0到1阶段,类似新能源早期,建议长期跟踪等待拐点最后提醒牛市避免频繁换股。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