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转这张半年度的业绩盘点,无论是港股创新药还是北交所,包括没进前十名的新消费、机器人、微盘策略,上半年是不缺机会的。
事实上在6月的上旬,港股创新药行情非常炸裂的时候,就在韭圈儿上《终于没人diss创新药了》一文里强调了这一点。
第一,汇添富张韡的香港优势精选领跑收益榜,是半年度的业绩冠军。
第二,因为额度原因,香港优势精选在去年就已经暂停申购,故张韡能在没有太大资金流动干扰的状态下,火力全开把业绩做到更好。
事实上张韡的另一只持有期产品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上半年收益也突破了60%+。
第三,张韡也在管理开放型的几十亿规模体量的医药基,汇添富达欣和汇添富医疗服务,上半年也是结结实实赚到钱了的。
第四,从被动指数盘点的角度,排在前列的当然也是港股通创新药。
如果更喜欢买行业ETF自己做配置,那买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就行。
创新药一个大贝塔,主动权益、被动指数两个大方向,汇添富都拿到了。
我觉得随着今年各类指数ETF的进一步发展,大家都会认可一个逻辑——
被动指数也需要主动管理。
即使是同样的指数,最终收益也会有差别,这就看各家基金公司日常管理上的能力了。
01
港股创新药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排在前十名里面业绩最好的这批医药基金经理,我最熟悉的还是张韡,因为2022年聊过。
那时刚提拔基金经理一年多,她属于那种科班出身的医药基金经理,对创新药是一以贯之的看好,在港股创新药、18A几乎无人问津的时点,她就愿意买。
当时我问过集采对医药需求侧可能带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聚焦医药行业的基金经理来说还是太宏观了。
既然在这个行业、看这个行业,那就在这个行业里想办法找阿尔法。
集采对仿制药有压力,那就找创新药,找First in class。
集采对国内市场有压力,就找有能力出海做BD和License Out的。
医药是一个足够大的行业,创新药又是足够确定的产业趋势,总会有机会的,只是这个节奏什么时候来不知道,需要一直浸润在产业里。
我们知道,汇添富一直在医药行业的研究上有比较深刻的积累。
像张韡这种出身科班的,在汇添富医药组很常见,大家都是从研究员做起,一步步做到高级研究员,医药组组长最后表现好的,被提拔成基金经理,这是很正常的成长路径。
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识,全行业第一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就是汇添富的。
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成立的时间是2023年年末,正是板块负面缠身,没什么利好的时间点。
汇添富的医药研究,简单讲就是横跨中美港三地市场的全球视野+产业链的深度研究,对单纯讲故事的公司会比较小心。
只有一直做研究,对产业的发展才能有感知,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所以汇添富拿到上半年主动被动的双料冠军,坦率说并不意外。
从调整周期的角度,医药行业从2022年开始到2024年止跌了足足3年。
期间经历了政策端的集采,出海端地缘政治对CXO头部企业的压力,以及美联储利率居高不下对创新药估值、融资的压制,还包括头部企业自身业绩的压力,几轮大利空都赶上了,不论估值还是情绪,甚至从业者出清得都相对彻底。
而港股还额外占了一个流动性枯竭的问题,所以港股创新药估值被摁得最惨,弹簧被压得越紧弹性也就越大。
其次,从基本面的角度,我这里直接引用张韡的一季报观点了——
最后,今年美元比较弱,而港币和美元又是联系汇率制,香港金管局会把港币和美元的汇率维持在7.75-7.85区间。
所以美元降——金管局需要投放港币回收美元跟着降——造成Hibor大降——流动性充裕。
考虑到今年港股IPO比较火热,融资额已经冠绝全球了,金管局为了对冲IPO的流动性缺口对港股的影响,在降Hibor的力度上比较大,最终从流动性角度助力了本轮港股创新药的牛市。
筹码出清、基本面有增量故事、利率够低,这就是这轮创新药行情的天时地利人和。
目前这轮行情,如果从2024年开始看,确实是更有业绩的互联网企业先起飞,然后把整个港股场子热起来,创新药作为第二波主线接力甚至反超的。
现在创新药有热度有趋势,所以短期不敢说是不是会到顶,也许7月美联储开始降息,还会作为更大的利好给创新药再点把火,这也未可知。
02
白酒的朋友们,别哭
最近不少朋友吐槽,消费和医药这对难兄难弟,已经同人不同命了,医药被创新药带飞,白酒却陷在禁酒令等利空里出不来。
我觉得这件事分开看——
消费和医药在2019-2020上涨,走的是景气度和内需的逻辑,都是解决14亿人吃饭看病的需求,所以当时消费和医药是共振的。
但事实上医药行业细分这么多,和消费(白酒)更相关的其实是中药。
这波港股创新药,走的更多是出海和科技的逻辑,跟消费不是一码事。
在国内基本面确定修复之前,我相信创新药会和科技板块的逻辑类似,表现出更好的抗周期的特点。
而套在白酒上的兄弟姐妹们,也别太难受,白酒至少是真金白银赚钱的企业,按照市场这种行业轮动的意思,只要你能赚真钱,以后早晚也是会轮到的,我有信心。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