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VS指数 你看好谁?# 为什么我力挺主动基?以“前海开源嘉鑫”为例:2025年主动基金表现夺目,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灵活操作,显著跑赢了被动指数基金。其中,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近一年收益高达56.27%,在众多基金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展望下半年,主动基金以及$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基金在当前形势下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今年主动基金大放异彩,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发力。成长风格成为市场主流,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为科技成长股开辟了广阔天地。而主动基金整体偏向成长风格,科技成长股更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重仓方向。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科技股市值占全部重仓股的31.28%,正好搭上了成长风格的“快车”。
港股市场也是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2025年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飙升至历史峰值,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 W等科技龙头位列重仓股前列。中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较一季度增长6.5%;港股仓位比例从一季度末的30.8%升至32.5%,刷新历史纪录。加之今年以来港股涨幅远超A股,主动基金较高比例的港股配置自然贡献了丰厚的超额收益。
此外,小微盘策略的主动基金同样贡献了部分超额收益。截至8月1日,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内涨幅51%,北证50和中证2000的年内涨幅也分别达到了36.79%和20.99%,远超A股其他宽基指数。部分小微盘策略、北证主题主动基金收获了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为主动基金总体收益添砖加瓦。
再看$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基金聚焦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当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资本层面来看,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备受资本青睐。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头部厂商纷纷获得战略投资,上市公司也积极投身并购整合或技术合作。订单方面,行业迎来“订单潮”,灵猴具身智能机器人累计订单突破1亿元,优必选中标9051.15万元的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目前订单主要集中于表演讲解、展馆导览等交互服务领域,为后续向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拓展筑牢根基。
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正从机械结构完善迈向智能化、通用化。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拥有31个机身自由度,采用模块化设计;智元机器人发布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灵渠OS”开源计划,整合全栈技术要素,形成“硬件 - 系统 - 应用”完整闭环,推动机器人摆脱“专机专用”的局限。轻量化也是重要发展趋势,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厂商通过材料优化、结构优化及工艺优化,提升机器人续航能力、运动性能及安全性,推动产业链上游材料、零部件企业加速创新,如双林股份已开发出行星滚柱丝杠、关节模组等产品并送样验证。
从业绩上看,产业链相关企业表现亮眼。120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18家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含扭亏为盈)。瑞芯微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2亿 - 5.4亿元,同比增长185% - 195%,其AIoT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扩张;埃斯顿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融合创新,获机构调研23次,居行业前列。
展望下半年,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在主动管理上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在个股选择上,基金经理能够深入研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挖掘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优质标的。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化,只有具备技术优势、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主动管理型基金可以凭借专业研究能力,提前布局这些优质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基金经理可以灵活调整仓位和投资组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会受到技术瓶颈、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导致股价波动。主动管理型基金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仓高估或风险较高的股票,增持被低估或具有潜力的股票,有效控制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
随着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深化,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商用、家庭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将加速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场景拓展展开竞争与合作,推动行业从“概念”走向“量产”。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基金可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有望在场景应用中取得突破的企业,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主动基金在今年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而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C$ 基金凭借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主动管理优势,在下半年投资中极具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