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新经济#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活跃,市场热度较高。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具备显著上涨机会,政策、技术、资金三重驱动下,估值修复与业绩兑现共振可期。随着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增加,将为港股创新药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从而推动股价上涨,投资者可以关注高研发投入、出海能力强、商业化进展明确的标的,同时需动态跟踪政策落地与临床数据进展,明确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加速创新药上市,吸引外资加码中国创新药市场。
随着保健意识的提升及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药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创新药作为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AI赋能创新药研发,使得研发周期缩短、成本下降、效率提升。随着AI技术在创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将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为港股创新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药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021年高点以来,港股创新药经历了近4年的下跌,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而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上演绝地反击行情,年初至3月底,已有36家药企涨幅超过50%,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和加科思更是斩获超过200%的涨幅。目前在医药细分子行业里,创新药基本面最强劲,Biotech(生物技术)的收入在高速增长,费用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利润端持续扭亏。
最近港股创新药拿下大订单,和铂、联邦和恒瑞等都将旗下产品授权给海外大药企,每笔授权的首付款都在2亿美金,里程碑付款在10亿美金以上,这些收入基本相当于纯利润。机构预计2025年三分之一的创新药公司有望开始盈利,在大品种纳入医保实现放量后,将进入业绩释放大年。
骑牛看熊认为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展现出多重投资优势,结合政策环境、行业趋势及市场特征,核心优势可总结如下:
一、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1.国内医保政策转向支持
国家医保局明确以“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谈判成功率超90%,并引入商业保险补充支付渠道,扩大创新药的市场空间。2025年丙类医保目录等政策落地,进一步优化创新药价格机制,全链条政策支持深化。
2.国际竞争力提升
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BD)交易活跃,单笔首付款达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超10亿美元,收入模式轻盈且利润率高。中国创新药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国际舞台表现亮眼,全球市场份额从2022年个位数跃升至2025年约30%。
二、行业进入盈利驱动新周期
1.业绩拐点显现
头部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收入高速增长,规模效应下费用率下降,2025年预计1/3创新药公司实现盈利,板块进入“收入放量+盈利跨越”元年。创新药企业海外商业化落地加速,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和黄医药呋喹替尼等产品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2.研发成果密集兑现
2025年进入临床数据集中披露期(如ASCO大会),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研发效率全球领先,催化股价表现。
三、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1.历史低位与性价比优势
港股创新药板块自2021年高点回调近4年,市盈率(PE-TTM)处于近10年4.4%分位点,安全边际充足。相较于A股,港股创新药企业估值泡沫更少,且融资环境随美联储降息预期改善,估值弹性更强。
2.资金青睐与配置便利
港股通创新药相关的ETF资金持续加仓,这也反映市场信心在增加。
四、技术赋能与全球化布局
1.AI医疗催化研发效率
DeepSeek等AI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创新药企投资回报率(IRR),推动行业进入“智药”时代。
2.全球化产能布局对冲风险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海外产能(如CXO龙头)或NewCo模式合作,降低地缘政治及关税影响,强化国际化竞争力。
港股创新药在市场表现、行业趋势、政策环境和估值等方面都具备翻身上涨的机会。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兼具政策红利、盈利拐点、估值修复与技术创新四重驱动,叠加全球化布局与丰富的投资工具,有望成为医药领域最具弹性的投资主线。建议重点关注出海能力强、管线储备丰富的龙头及高成长Biotech标的,或通过ETF分散布局。
此前国内市场担忧医保对创新药压价影响产品放量,但现在国内医保政策在纠偏,对优势创新药提供更大支持,降低对优质创新药的降价幅度,同时引进商业保险用来补充医保,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
近期多家创新药企宣布将在本月底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上披露多项旗下创新管线的重磅临床和研发数据,有望成为整个创新药产业的短期最强催化。以2025年AACR和ASCO会议为例,中国企业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示了强劲的研发实力,尤其是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热门技术赛道上,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开发优势,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DeepSeek的异军突起让中国创新力量获全球认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医疗板块注入了强劲动力,一些海外知名投资人高调看好AI医药应用,创新药行业DeepSeek时刻或已到来。港股创新药企受益于18A上市规则,在生命周期初期能获取较多融资支持,港股拥有一批A股稀缺的中国原研药企,当前企业所处阶段较为成熟,头部创新药企新药放量逐步进入收获期。
骑牛看熊比较看好工银新经济人民币(005699)作为一只QDII混合型基金,其投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视野与多元配置
1.跨市场布局
基金投资范围覆盖境内外市场,包括港股、美股、欧洲及日本等,通过分散配置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2.新经济主题聚焦
重点投资于科技、消费、医疗等新经济领域,捕捉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且要求非现金资产中80%以上配置于新经济主题相关证券。
3.资产配置灵活
本基金将由投资研究团队及时跟踪市场环境变化,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等因素的深入研究,判断内地、境外及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行业状况、公司价值性和成长性分析,综合评价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在充分的宏观形势判断和策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4.跨市场投资
本基金为QDII基金,可投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能投资内地、境外及香港证券市场,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分享不同市场的发展红利。
二、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
1.动态调整
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股票、债券及现金比例(股票占比0%-95%),适应不同市场周期。
2.量化与基本面结合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工具筛选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估值合理的标的,兼顾成长性与风险控制。
3.聚焦新经济主题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经济主题相关公司的股票,新经济往往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创新性,蕴含着较多的投资机会,有助于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4.应对市场变化:基金投资研究团队会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因素,调整投资组合,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例如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内地、境外及香港证券市场的资产配置比例。
三、专业管理与团队支持
1.资深投研团队
由工银瑞信权益投资部团队管理,历史业绩显示其在全球市场选股能力较强,例如2024年工银旗下多只基金在同类中排名靠前。
2.合规与风控
定期对持仓股票进行估值调整(如诺辉健康案例),确保资产定价合理,同时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四、风险收益平衡
1.混合型定位
作为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风险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适合中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2.汇率对冲机制
通过金融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减少海外市场投资的额外波动。
五、分红机制与流动性
1.收益分配灵活
支持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投资者可根据需求选择收益方式,且分红后份额净值不低于面值。
2.开放申购赎回
除节假日外,日常交易日均可申赎,兼顾资金灵活性。
六、业绩表现优势
排名靠前:最近一年中工银新经济混合人民币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净值增长率排名第777,排名较为靠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基金在同类基金中的表现较好。
近1月收益率达到6.44%;近3月收益率达到23.69%;近6月收益率达到29.34%;今年来收益率达到39.53%;近1年收益率达到42.45%。
七、购买费用
1.基金销售相关费用
申购费(前收费):金额M<100万元,费率1.50%;M≥500万元,1,000元/笔。
赎回费:持有期限N<7天,费率1.50%;7天 ≤ N<30天,费率0.75%;1年 ≤ N<2年,费率0.25%;N≥2年,费率0.00%。
2.基金运作相关费用
管理费:1.2%,由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收取。
托管费:0.2%,由基金托管人收取。
审计费用:7,800.00元,由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此外还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基金合同》约定,可以在基金财产中列支的其他费用。
工银新经济人民币(005699)通过全球新经济主题投资、灵活策略、专业管理及风险控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全球增长机遇的工具。
工银新经济人民币(005699)有其投资优势,如多元的投资范围和灵活的投资策略,但也面临市场波动、境外投资、基金经理变更等风险,同时购买和持有基金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如果你看好新经济主题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同时对该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新基金经理有信心,可以考虑适当配置。
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有望优化产业竞争环境,仿制药利润压缩接近尾声,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龙头白马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盈利能力有望企稳。政策对创新药械、设备更新的院内支持,以及医保支付向优质产品倾斜,将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国家医保局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持续加码、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商业保险补充支付体系逐步完善,为创新药商业化提供潜在增量资金。
2025年国产创新药出海百花齐放,BD交易模式多元化,企业从License - out向全球新管线升级。ADC、双抗等领域技术优势显著,多款药物进入欧美市场,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打开估值天花板。当前布局性价比突出,较低的市盈率意味着股票可能被低估,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为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上涨提供了动力。
#表现抢眼!创新药还能上车吗?##核聚变突破不断!2027年或迎关键节点##大反弹!标普、纳指涨超2%##热点“磕学家”集合!##人民币升破7.17!A股哪些主题将受益?##算力领域重磅整合:海光拟合并中科曙光##美团王兴: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浮动费率基金热销!你会参与吗?##降息!LPR集体下调##后巴菲特时代,有哪些启示?##银行股维持强势 中信银行创历史新高##魏建军痛批价格战:降价10万你敢买吗?##“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6月底将完成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