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我们看到了张翼飞的离任公告,以及他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说不惋惜不可能。
毕竟像大飞哥这样从业年限够久,还拥有高夏普的净值曲线的“固收+”基金经理,放眼整个市场都是稀缺品。
张翼飞证明了价值投资在“固收+”领域的有效性,也是最早一批把大盘价值策略应用到“固收+”场景上的基金经理,具有开创意义。
所以他的离职绝对是公募的损失,这点没异议。
但投资者会不会像之前的情况一样,对基金经理离职抱有特别大的负面情绪?倒也不至于。
投资者比较介意的是,自己账户深度套牢,舵手先拍拍屁股下船的情况。
但大飞哥管产品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今天卸任也是在产品净值的最高点附近,几乎没什么人亏钱。
站在安信稳健增值持有人的角度,张翼飞不欠我们所有人。
这样的基金经理奔私,我们会思考公募的商业模式和激励制度,会思考公募的人才战略,但对大飞哥本人,我们只有祝福,然后流下贫穷与不甘的眼泪。
张翼飞没有平替,但策略可以继承
有券商的好兄弟问,张翼飞要是走了,能找到什么平替?
我俩想了半天,第一感觉是大飞哥这种水平的基金经理,他就没有平替。
但如果一定要找,其实能找到几个和他策略类似,或者熟悉他的基金经理。
比如和大飞哥一起在安信共事的李君,耳濡目染这么多年,应该是全市场最了解他的基金经理。
安信稳健增值从2017年底开始就由张翼飞和李君共管,到现在也快7年了。
李君本身也是价值的选股思路,但相对大飞哥更均衡一些,波动也会小一点。他自己管理的安信新趋势,我也自来水过好几期。
俩产品放一块对比就能发现,这么多年来的走势几乎就是低波版本的安信稳健增值。
所以李君肯定是一个选项,据我了解李君目前没有离职的意思,大家可以放心。
其次,黄琬舒。
张翼飞卸任前的代表性债基安信目标收益,黄琬舒也和他合管了好几年。
张翼飞这套方法论,她应该也学了七七八八,尤其在把握可转债收益风险不对称的机会上,都经历了去年924的考验。
转债具备股性与债性,但在债性最强,也就是具备高YTM的票息保护时,大家更担心的反而是账面浮亏带来的股性。
那时的转债是有更高概率“获得绝对回报”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风险收益不对等的机会。
我们看李君和黄琬舒合管的安信永鑫增强债,其实也是低波版的安信稳健增值。
安信基金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本身不少,不管张明、袁玮,还是陈一峰、张竞,我都聊过,也比较喜欢。
在固收业务上和大飞哥风格相似的基金经理也有几个,我看这次安信主要安排李君和黄琬舒,两个比较熟悉张翼飞,策略也比较像的基金经理接任,应该也是为了考虑策略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预期内的安排,没啥好多说的。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
安信基金的这套“固收+”体系,说穿了就三大类资产,纯债、转债和价值股。
纯债主要是高等级信用债和短久期的利率债,能做好组合压舱石,平滑组合波动就好,主要获取票息收益,不承担额外风险。
可转债主要是波段和收益增强,看之前张翼飞的操作就知道,924之前因信用危机和股市流动性问题导致转债狂跌的时候,张翼飞顶住压力大手笔加仓,进入一季度转债反弹到高位,甚至在这几个月眼看创出历史新高的时候,不用问,减就对了。
股票,以低估值+高股息的蓝筹股为主,不用多说。
搞清楚了这三类资产,后面不同产品都是根据不同的波动率目标去赋予不同的权重。
所以张翼飞的出走固然惋惜,但不管是对安信基金的“固收+”体系,还是对投资者本身,影响并没有特别大。
而且说实在话,从2021年百亿基金经理离任开始,大家的阈值不断提高,也差不多习惯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
事实上,如果我们用10%红利低波100+10%中证转债+80%10年期国债模拟组合的话,这些年的走势和安信稳健增值差不多。
当然,自建组合回测没有磨损成本,也没有资金买卖的冲击,更没有考虑在极端情况下普通投资者的操作变形,所以替代不了张翼飞的判断,只是说思路可以参考。
资产就是这些资产,至于能画出什么样的曲线就看个人能力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
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在公募改革的背景下,主动基金要承受一段时间的阵痛。
第一,公募的大环境。在《谁家的王牌基金,没换过人呐!》、《我买的基金不怕换人》里,我们也不止一次提到,在公募基金经理工作强度高、优秀基金经理投入产出并不成正比的大环境下,「更新换代」依然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做好传承和接力,依然是公募基金的重中之重。
所以这段时间,公募的人事变动不可避免,大家要有这个预期。
第二,目前存在一种观点,是公募踏踏实实发展指数,搞被动工具,主动基金去私募创业提Carry。
这个论调在2013-2014年就火过,因为那时候距离2007年的大牛市也过去了好几年,大家不知道牛市啥时候来,上一轮周期出名的基金经理也走得差不多了。
当时的明星纷纷出走,公募也觉得天塌了。
可10年之后再看,公募的天没塌,不管张翼飞还是其他人,基本是2015年以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顶流的。
也许到2035年再回过头来看,这10年又会有很多新的绩优基金经理出现,重新掌握规模和话语权。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