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调整。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47%,报25496.55点;科技指数跌1.22%,报5728.46点;国企指数跌0.15%,报9108.12点。市场情绪再度陷入纠结——科技股连续三天回调,幅度还不小,不少人开始嘀咕:这轮行情是不是要凉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科技股今年涨得确实猛,适当调整反而是好事。就像老司机开车,遇到颠簸路段踩刹车减速,总比一路狂飙最后翻车强。有券商朋友跟我聊过,港股科技今年领涨全球,核心逻辑是估值修复+业绩确定性。现在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这可不是散户跟风能搞出来的动静。阿里业绩公布后直接拉涨18%,说明资金对科技龙头的信心还在。更关键的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现,港股作为估值洼地,后续吸引力只会更强。
科技股的调整,更像是上涨途中的"假摔"。反倒是新消费板块,最近悄悄走出了独立行情。中报数据一出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这"港股三朵金花"直接亮瞎眼。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亿,净利润46亿,同比分别暴增204%和385%,毛绒玩具品类直接翻了12倍多。老铺黄金更猛,营收123亿,净利润23亿,同店销售额涨200%,还跟LV、爱马仕的客户群高度重合。蜜雪冰城虽然增速慢点,但39%的营收增长在消费寒冬里也算硬核。
有意思的是,这些新消费企业的崛起,背后藏着Z世代消费升级的大逻辑。现在年轻人买东西,早就不看logo炫不炫,而是更在意产品能不能提供情绪价值。老铺黄金的古法工艺,泡泡玛特的盲盒经济,蜜雪冰城的"平价奢侈品"定位,都精准踩中了这个痛点。有分析师跟我说过,黄金饰品在年轻群体里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保值属性+设计创新,直接对标奢侈品的消费场景。
不过普通投资者要同时抓住科技股和新消费,难度确实不小。港股市场分化严重,选股稍有不慎就容易踩雷。这时候借道基金布局,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比如$南方香港成长灵活配置混合$ (001691),这只基金的操作就很有意思——科技股方面,腾讯、阿里这些巨头都在前十大持仓里;新消费赛道更是直接打包了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更关键的是,人家很早就开始布局Z世代消费主题,在泡泡玛特还没成为"顶流"的时候就埋伏进去,最近三年净值曲线走得相当漂亮。
看看这业绩:近1月涨12.91%,近3月涨18.49%,近6月涨38.03%,近1年直接翻倍,涨了97.56%,同类排名第一。成立至今总收益167.24%,这数据放在全市场都是顶尖水平。更难得的是,基金经理选股眼光毒辣,既没在科技股最高点追涨,也没错过新消费的爆发窗口。
接下来市场怎么走?有几个催化点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降息落地后,全球资金配置港股的力度可能加大;二是国内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半导体、AI这些领域还会有故事可讲;三是新消费企业的业绩持续性,中报已经验证了商业模式,接下来要看双十一、春节等消费旺季的数据。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在个股里追涨杀跌,不如找个靠谱的基金当"司机"。南方这只基金的优势在于,既覆盖了科技龙头的确定性,又抓住了新消费的爆发力,而且历史业绩证明,人家确实能跑赢市场。现在港股科技的风还没停,新消费的浪潮才刚起势,借道基金上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