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中证银行ETF联接C(OTCFUND|001595)$ 尽管近两日银行股股价有所震荡,但整体依然保持在强势区间。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收盘,今年以来,42只A股银行股全部飘红,其中有35只股价累计涨幅超10%。
随着银行股走高,“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观点引发热议。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但整体发展韧性较强。此外,日前出台的政策促进险资强化长周期考核,将增厚银行股红利价值,后续银行板块的良好表现有望延续。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银行股短期行情过热的担忧,认为随着股价持续攀升,其估值潜力正在被快速消化,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石诗语
银行股涨势抢眼
截至7月15日收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42只A股银行股均呈上涨趋势,其中有35只股价累计涨幅超10%,厦门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41.03%,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超30%。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截至7月14日,年初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21.3%,跑赢沪深300指数19.2个百分点;自5月7日央行公布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18.1%,跑赢沪深300指数12.6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认为,政策利好因素有力推动银行股上涨,近期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优化结构性工具,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助推银行盈利能力提升。此外,监管层持续推动风险化解工作,使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增强了市场信心。
银行股作为A股分红大户,分红收益吸引力较强。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已有35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2024年年度分红,另有4家银行的分红计划将于7月下半月实施,多家银行分红比例超30%。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低利率时代,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分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重要方向。上市银行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推动银行股股价上行、银行经营质量逐步提升。
基本面韧性较强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近期银行板块偶有震荡调整,但其良好表现有望延续。
银行业基本面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尽管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但整体韧性较强。曾刚表示,净息差收窄对银行股股价影响有限。市场已充分预期净息差压力,当前更关注净息差企稳的信号。部分优质头部城商行净息差已出现企稳迹象,且2025年存款成本加速下行,央行降息政策同步匹配存款利率下调,净息差有望逐步触底。总体而言,银行基本面虽面临压力但整体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银行股持续走强提供了保障。
王一峰也认为,银行业净息差二季度环比出现改善,基本面“以稳为主”。一方面,5月存款降息后活期存款即期重定价,负债成本持续改善使得二季度净利息收入增长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二季度,广谱利率中枢波动下行对银行债券投资形成利好,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带来的中收也有望环比改善。
资金面上,业内人士认为,多项积极因素正在持续发挥作用。
例如,今年以来,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分析称,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此次调整有利于推动险资增配权益类资产,拉长资产配置久期,降低收益波动,银行股红利价值吸引力持续凸显。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稳定,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同时,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位于行业前列,红利价值有望继续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
此外,王一峰认为,结合近期银行发布的公告,部分追求绝对收益的产业资本亦对高股息且基本面稳健的优质银行股有投资诉求;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持续发酵,市场对于推动主动型公募基金投资部分向基准收敛抱有预期。
注意短期回调风险
在银行股接连上涨后,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其短期行情过热的担忧。
经过多轮上涨,银行股估值水平抬升,股息率有所下降。“截至7月14日,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在3.8%左右,已处于历史低位。”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银行经营业绩仍面临考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银行业整体净息差(1.43%)低于不良贷款率(1.51%)。具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较去年一季度下降11个基点。信用风险指标方面,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幅上涨1个基点,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3.06个百分点。
谈及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出现的“倒挂”现象,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直接可比性不足,但二者均是银行重要业绩指标,在判断银行经营压力方面具有较强参考性,银行业净息差及资产质量承压的困境,短期内很难彻底扭转。”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分析称,随着股价持续攀升,银行股的估值潜力正在被快速消化,目前估值优势已不如年初明显。未来行情将更加依赖于各家银行的实际业绩表现,投资者应当从资产质量、业务优势等角度精挑细选,而非盲目追涨银行股。银行股目前积累了一定的获利回吐压力,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但预计调整空间有限。
曾刚建议,投资者应坚持分散配置。“可优先选择国有大行、主要股份行等资产优质、分红稳定、公司治理完善的标的,并关注业绩持续改善、业务转型有效的银行。银行板块周期性较强,建议以中长期持有为主,以获得股价与分红双重收益。”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