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A股市场上,部分预制菜概念股异动,得利斯一字涨停,三江购物盘中一度直线涨停,惠发食品也一度触板,国联水产、天康生物、千味央厨等纷纷拉升。

最近几天,“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对此,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纷纷发表文章,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什么叫预制菜,以及对待预制菜应如何保持理性思考。有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

而就在刚刚,西贝就预制菜事件发布致歉信: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从消息面来看,西贝餐饮与罗永浩就预制菜起争论引爆网络,相关讨论也持续升温。9月13日,罗永浩曾表示“停战”。然而,9月14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表态截图完整版流出,除了宣称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外,还把罗永浩称为“网络黑嘴”。随后,罗永浩在直播中斥责贾国龙,并发文称“那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针对预制菜相关问题,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接连发声。
9月14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人民微评称,此事引发全民关注,不仅在于它关乎日常餐饮,还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关乎某家企业,还关乎行业健康发展。如何更清晰界定预制菜标准?如何减少信息不对称?如何在便捷服务的同时确保餐饮品质?预制菜讨论中的3个如何,值得思考。
评论指出,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9月14日,央视新闻也发表文章称,去年有关部门就发布过相关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等。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新华社13日评论该事件称,讨论甚至争议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预制菜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是行业需要深刻思考的话题。
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一是加快出台相应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国家标准,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参照。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创新,在保鲜、干燥等技术上持续突破,为行业发展赋能。二是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三是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线。
从预制菜行业规模来看,华鑫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指出,我国预制菜行业保持高增态势,2019—2022年收入CAGR为19%,预计2025年可达4757亿元,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从2013年5.4kg增至2022年9.1kg,但渗透率10%—15%对比海外成熟国家渗透率60%仍有明显空间。预计随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后,我国市场出清叠加头部企业横向并购将实现市场集中度提升。
#两大贴息礼包落地!哪些A股受益?#
#美团日单1.5亿!外卖补贴战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