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凛冬,医药指数持续下探,市场信心几近冰封。至暗时刻中,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接管了华富健康文娱基金。虽然经过医药熊市洗礼,净值一度告负,但他没有漂移。在2025年医药板块曙光初现之际,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他管理的产品在行业反弹中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在这场穿越周期的对话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产业趋势猎手的投资哲学。
一、在荆棘中开辟道路:坚持在医药能力圈深耕
“我从2021年11月开始管理基金,恰逢医药熊市的起点。”华富健康文娱基金经理廖庆阳的开场白十分坦然。这几年熊市,可以说是医药行业最残酷的洗牌期。
2024年成为廖庆阳投资生涯的关键转折点。当时医药指数持续低迷,市场情绪降至冰点,连最坚定的医药投资者都开始动摇。廖庆阳坦言也陷入自我怀疑:“一度不够坚定,甚至考虑过是否要调整核心策略。”
在深夜的复盘里,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论:“不做超出能力圈的事,但也不能停止拓展边界。”这句话成为了他的投资箴言。当2025年医药板块迎来曙光,廖庆阳已完成蜕变——更懂得在“锐度”与“稳重”间寻找平衡,就像他形容的:“有人把书读厚再读薄,而我还处在不断增厚的阶段。”
二、黑马猎手:发掘珍宝的三大技巧
廖庆阳的超额收益密码,藏在那些被市场忽略的中小市值公司里。他向我们揭秘了三个经典“战役”。
战役一:某仿制药公司的涅槃。2023年,某仿制药企业因主力产品面临集采而股价暴跌,市值从200亿一路下跌。市场只看到断崖式下跌的利润,但廖庆阳却看到了这家公司蛰伏的创新药管线。通过深度案头研究,廖庆阳发现该公司的创新药布局被严重低估。当市场还在恐慌抛售时,他果断建仓,最终在较高市值退出,斩获近50%收益。
战役二:某疫苗黑马的逆袭。创新型疫苗企业,因研发遇挫遭投资者抛弃。“实地调研后,我发现其研发仍在稳步推进。”廖庆阳计算出其核心产品成功率超过60%,而该公司当时市值不足巅峰期三分之一。坚定持有较长时间后,公司市值重回高点,实现翻倍收益。
战役三:某原料药隐形冠军的爆发。当某CDMO企业宣布减肥药原料药获美国NDA批件时,市场毫无反应。通过梳理公告,廖庆阳发现这是国内首家获得该资质的公司。他意识到市场完全忽略了此类药品的技术壁垒。随着海外订单落地,公司市值一路飙升,令投资者获益匪浅。
廖庆阳总结出三条挖掘医药黑马的方法论:一是公告深挖术,每日系统性梳理上百家中小药企公告,寻找被忽略的价值线索。主要聚焦于三类关键信息:一是研发管线里程碑突破,如某生物公司公告中看似普通的II期临床试验完成信息,经交叉比对同类药物市场空间后,发现其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二是供应链变动细节,如某原料药企业中标国际巨头订单的公告,隐藏着毛利率结构性提升的线索;三是知识产权动态,某项核心专利授权公告可能预示技术壁垒的实质性提升。这种深度解析要求基金经理兼具医学知识、法律甚至财务建模等多种能力,方能在碎片化信息中拼出价值图谱。
二是逆向验证法,当市场极端悲观时,通过实地调研验证企业真实状况。其核心在于区分“情绪性错杀”与“实质性崩溃”。廖庆阳指出,可以通过三个层面交叉验证:生产端实地核查车间开工率与库存周转;研发端访谈核心科学家评估项目进展真实性;管理层评估则关注危机中的战略定力与现金流管控能力。例如某药企遭遇主力产品集采流标后,他通过核实其创新药研发进度超预期、生产线柔性转产能力等事实,确认市场恐慌情绪远超实际风险,而捕捉到了黄金买点。
三是爆发力评估,评估企业是否具备“从1到10”的非线形成长基因。廖庆阳建立了多维度评估模型:技术维度关注平台型技术延展性;商业维度分析市场卡位优势(如首仿药企的渠道先发优势);管理维度考察团队商业化落地能力。尤其重视“关键催化剂”的时点预判:例如某创新药企的价值爆发点并非在NDA申请时,而在确证性临床数据揭盲前夕——此时市场预期差最大。这种爆发力绝非概念炒作,而是企业内在价值曲线的加速拐点。
“挖掘黑马不是赌博,”廖庆阳强调,“而是发现那些实际价值与市值严重错配的公司。”
三、产业趋势之上:超越估值的趋势哲学
“有时我们可能要颠覆估值迷信,尤其是在对PE指标的使用上。”廖庆阳直言不讳道。 “估值是结果而非原因,核心是判断中期价值是否被低估。”
“当下最确定的产业趋势是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崛起,创新药三年产业周期才刚刚启航。”廖庆阳的观点非常积极:“跨国药企正‘疯狂’扫货中国资产——同样的创新药,中国价格只有美国的1/3左右。”他列举出三个行业拐点的信号:港股创新药指数2024年中来已上涨120%;跨国医药巨头们license-in中国创新药金额年增300%;国产PD-1等重磅产品在美欧进入上市倒计时。“这不是反弹,而是三年维度的产业周期。中国创新药地位与综合国力严重不匹配的现状,必将改变。”
廖庆阳反复提及“厚积薄发”的力量:“要相信企业可能长期蛰伏在1的状态,而后突然跃升到10。”他以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举例:“现在看似遥远的技术,或许正处在爆发前夜。”
四、锐度的双刃:收益背后的风控手段进化
“锐度是我的标签,但也是我的软肋。”廖庆阳坦诚道。2024年的回撤让他深刻认识到:锐利的进攻需要坚固的盾牌。锐度包含三重内容:一是选股锐度,在数百家药企中精准定位预期差最大的标的;二是交易锐度,根据产业节奏动态调整仓位;三是认知锐度,率先把握新技术价值,如2023年布局减肥药产业链。
经历教训后,廖庆阳建立起严格的回撤控制术:
当持仓股价格超出中期价值一定幅度时考虑强制启动减仓程序;
单一个股回撤较大时重新进行基本面验证;
定期评估“认知护城河”——是否真正理解下跌原因。
“现在我能更清醒区分:哪些回撤可扛(基本面未变),哪些需止损(逻辑证伪)。这就是锐度与稳重的平衡术。”廖庆阳总结道。
五、乐观者的远征:跨市场捕捉新机遇
“当所有人都说某家公司要‘死’了,不妨多点耐心。”廖庆阳以某港股创新药企举例:2024年濒临退市,如今涨幅接近10倍。“做多头,必须是乐观主义者——这不是盲目,而是建立在深度研究上的信念。”
提及港股投资机会,廖庆阳眼中闪现光芒:“很多港股创新药企,我在它们IPO前就跟踪过。”他计划构建“A+H”双市场猎手体系:A股的优势是可以深入产业链验证(原料药/设备等);港股机会在于前沿创新药估值折价(平均较A股低40%);同时他还具备全球视野,通过对比中美创新药企,发现阶段性差距,从而寻找投资机会。
同时,廖庆阳还有能力圈拓展计划。一是横向跨界,研究新能源/消费等行业周期规律;二是纵向深耕,通过医药行业专家调研了解技术突破最新进展;三是工具升级,开发产业景气度模型。“未来不仅是做一个医药基金经理,更要成为产业趋势的捕手。”廖庆阳如是定义自己的进化方向。
尾声:在产业变革的潮头下注
“真正的风险不是波动,而是错过时代。”这句话或许道破了这位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在四年寒冬里保持产业洞见的热忱,在市场绝望时坚守对创新的信仰。当被问及如何定义自己时,“产业趋势猎手”的称号或许最为贴切:以产业为锚,以黑马为矢,在医药投资的沃野中,寻找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新芽。
廖庆阳以芒格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注脚:“在投资世界里,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与普通企业低价相比,我更愿意选择优质企业高价。”这恰似他对医药投资的诠释——看似追逐黑马的锐利之下,是对产业本质的深刻敬畏。
随着中国创新药出海大潮涌起,廖庆阳和他的“锐度投资法”,正迎来最广阔的猎场。公开数据显示,廖庆阳管理的华富健康文娱(A类代码001563)今年以来回报高达70.28%,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截至2025-7-29),而他的第二只基金华富医疗创新(A类代码025017;C类代码:025018)目前正在发售中,这只产品将投资范围拓展到了港股,能兼顾港股创新药的投资机会,相对来说更加灵活,进可攻退可守,值得投资者关注。
展望下半年,廖庆阳认为创新药依然会是医药中期的投资主线,脑机接口等细分方向在年内预计也将有重大进展,将考虑重点在相关领域进行布局。同时,国内创新药出海仍在持续落地,积极临床数据不断披露,板块中期仍有望迎来震荡向上的行情,真正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产品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长期维度来看,廖庆阳仍将着重在以下方向上寻找机会:受益于国产替代、技术创新以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受益于消费复苏的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承接全球需求的医药制造和研发服务等。同时将继续跟踪新兴医疗技术、AI+医疗与新药研发、医疗大数据、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技术进步孕育的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