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机器人好拍档#投资圈中有有句话“投资就要投主线,要不然一年就白做”,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几年的A股行情,会发现每年都有1-2条的投资主线,19-20年的白酒、新能源,23-24年的高股息红利资产,还有长牛了好几年的美股科技,那么今年又会是什么成为投资主线呢?我个人认为会是机器人行业!没有之一。我之所以有如此结论,是因为我从春节放假期间就开始在研究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说实话,最开始是被马斯克的“大嘴”吸引的——毕竟这位当代“钢铁侠”虽然总被说成吹牛,但看看他带火的新能源汽车、可回收火箭和脑机接口,确实让人很难忽视他的判断。而当我真正开始梳理数据时,才发现这个领域远比想象中更有爆发力。
现在全球汽车保有量约15亿辆,而马斯克预测的人形机器人需求是10-30亿台起步,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他更大胆预言:2040年地球上的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类,达到100-200亿台。按每台2万美元计算,这相当于再造一个20-40万亿美元的市场,比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规模还要高出一个量级。更让我吃惊的是技术迭代速度:2022年特斯拉Optimus还在挥手,2023年底就能叠衣服,到了2024年5月已经能分拣电池,这种进化速度完全颠覆了我对机械制造的认知。

成本端的突破更值得关注。目前低端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约30万人民币,但马斯克团队声称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改进,未来3-5年能把成本压到1万美元以内。这让我想起当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路径:2007年iPhone刚问世时售价499美元,而现在千元机已随处可见。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朋友告诉我,光是行星滚柱丝杠这个核心部件,规模化后的成本就能降低80%。如果特斯拉真能在2026年实现年产10万台的目标,成本曲线下移的速度可能比预期更快,或许机器人行业成为下一个iPhone时刻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资本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今年以来,我注意到机器人产业链调研频次激增,光是公募基金就调研了300多家相关上市公司,AI芯片、伺服电机、传感器这些细分领域龙头被机构“踏破门槛”。更直观的是资金流向:最近三个月机器人板块每天都有数十亿主力资金流入,AI、通信、半导体这些关联板块更是出现百亿级净买入。毕竟谁都不想错过从1到100的行业爆发期。

不过作为普通投资者,我清醒地知道这个领域的风险。虽然政策层面暖风频吹(比如工信部明确要求2025年实现整机量产),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就像去年底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上看到的“厨房机器人”,实际测试时连煎蛋都会粘锅,还没有办法像普通人一样那样灵活反应,离真正的实用化还有差距,捂脸。马斯克自己也承认,Optimus现在更像“能走路的机械臂”,要实现家庭保姆级别的智能,至少还需要突破多模态AI和实时决策这两大核心难关。
所以,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去投资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个股,而是借道了长城基金旗下是机器人主题基金——长城久鑫混合(A:000649,C:017461)!它不仅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布局,还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单一标的的风险,捕捉产业链中的优质机会。从最新的一季度披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十大重仓股均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含量高达100%!

从业绩表现和回撤数据上来看,长城久鑫混合基金自2014年七月份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119.81%,轻轻松松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67.19%,近一年里实现了36.59%的涨幅,在同类别基金中高居第50位;近六个月的涨幅达到37.81%,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6位。并且,该基金在多个时间阶段的收益排行中始终保持在领先位置,并获得了【优秀】的评级。在最大回撤上,长城久鑫混合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仅为28.31%,28.32%这个回撤数据,更是超越了众多宽基指数,充分展现了投研团队的选股能力。这种在风险控制与收益追求之间达到的精妙平衡,正是我一直在追求长期价值增长过程中所渴望的。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机器人板块的分歧也是越来越多,看空派的主流观点是“距离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商用落地还需要3-5年,现在相关企业没有一个真正可以拿的出手的业绩,都是“纸上谈兵”,等真正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形机器人,再来投资也来得及。”我对此只能一一笑了之,你等机器人行业全部落地可见,怕是又要在机器人板块上“站岗”咯~~股市玩的就是提前量,有故事和梦想,“市场先生”才愿意给高估值,确定性已经都非常强了,还投资机器人板块干嘛?还不如买一些高股息红利资产。如果大家怕短期回调,那不妨通过长期定投长城久鑫混合基金的方式来慢慢布局,一方面可以降低持仓成本,提高持仓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勿视短期波动,真正做到长期持有。
站在2025年这个量产元年的节点,我越发相信我们这代人会见证历史。当家庭机器人像洗衣机那样普及时,现在的所有投入都会显现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