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2025年二季报今天就披露完毕了。
先来看张竞、赵枫、蓝小康、冯汉杰、施成这5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二季报观点吧。
这前4位经理的长期业绩表现都不错,另外施成也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所长,他们在二季度末时对大A机会与风险都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呢?
1)张竞
张竞是一位不错的中生代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投资上以自下而上选股为主,倾向于做左侧的逆向布局,能力圈较宽,风格也比较均衡。
他现在管理着安信策略精选混合、安信核心竞争力混合等混合产品,长期业绩较好,今年上半年表现整体中上。
他在基金二季报里表露的观点还是相对乐观的。
他认为,未来一个季度尽管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带来扰动,但市场已充分反映这一影响,同时,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具有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国内经济政策又较为积极,货币环境也比较宽松,因此看好下半年的大A。
在二季报里他特别谈到了4个他重点看好的方向:
一是化工,他认为在经济复苏背景下,这一行业里具备盈利韧性的龙头公司将显现超额收益;
二是消费,他认为政策刺激叠加国潮兴起,周期底部的消费企业存在结构性机会;
三是非银金融,他表示这一方向的估值已反映悲观预期,具备修复潜力;
四是军工,他认为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升级,新型装备研发将提升相关企业业绩弹性。
2)赵枫
赵枫是一位曾经从公募基金转到私募基金,然后又从私募基金回到公募基金的资深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他是一位价值投资派基金经理,偏好配置竞争壁垒较高、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企业,同时持仓较为分散,投资能力上应该是比较不错的。
他回到公募基金后加入的就是个人股东背景的睿远基金,并且一直都管理着规模过百亿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
这一支产品自2020年2月21日成立以来就由他管理,长期业绩表现不错,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处于中上水平。
从二季报来看,他对权益市场未来表现的态度整体上是正面的。
他认为,权益市场向好的基础依然稳固,经济基本面正在回暖,企业盈利有望随着产能出清和竞争缓解逐步回升,同时,高股息资产的回报率远超无风险利率,吸引力依旧,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趋势不会改变。
他还认为,未来在成长方向上源于经济转型、创新供给、海外需求拉动等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谈到这一部分投资机会时,他也特别提到了其中有部分成长股存在估值泡沫的问题,而且认为其中有一些商业模式实际上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在投资中需要谨慎甄别,警惕那些缺乏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的、高估值的成长企业。
3)蓝小康
蓝小康是一个侧重于偏成熟、偏周期行业投资的价值投资风格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中欧价值发现混合、中欧红利优享混合等多只混合基金,长期业绩表现比较好,今年以来表现较为靠前。
在二季报里,他表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具备韧性,政策空间充足,能够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具体到当前阶段,他认为国内经济正在逐步恢复过程中,需要耐心、信心来呵护这一进程。
同时他认为,大A将迎来的不仅是部分行业的景气重估,而是全面的价值重塑,随着高科技领域突破和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企业盈利有望回归合理水平,资本回报从内卷转向分红。
配置重点方面,他当前比较看好银行、非银、有色、工程机械、重卡、建筑、建材、钢铁、航空、纺织服装、餐饮等方向,并强调在西方债务风险和地缘冲突大背景下,贵金属及资源类依然具备吸引力。
4)冯汉杰
冯汉杰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综合配置能力较好。
他2023年时从中加基金跳槽到广发基金,目前管理着广发主题领先混合、广发均衡增长混合等混合产品。
其长期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到广发基金管理产品以来的这一年多,回撤控制比较出色,但累计收益层面暂且表现一般,今年以来整体表现也是偏中等。
他在二季报里认为A股市场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为代表的内需基本面及估值分化,对大A接下来吸引力的态度则相对中性。
他认为中美两地市场目前都体现出了依赖宏观政策的特点,情绪较强且结构性行情主导,短期内或延续,但因过度依赖单一条件而显得较为脆弱。
他表示,A股由基本面与估值匹配度凝聚的吸引力有待观察,然而资金面和外部环境的短期变化使得看空并非明智之举。
他还特别谈到了当前大A市场的整体性机会需要更多外部条件来支持,而结构性机会则更依赖于资金和事件驱动,并且,从目前阶段的大A来讲,以他的能力圈和风格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适应的环境。
5)施成
最后,看一看曾经以重仓新能源并曾取得较好业绩表现的施成对新能源的看法。
从他管理的新能源主题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前10大持仓来看,这只产品在今年一季度明显弱化新能源配置之后,二季度进一步弱化了对新能源方向的配置,并且在二季度末时新能源主题属性已经不是太强了。
另外以他二季报表达的观点来看,他现阶段对新能源方向的配置热情确实也相对一般。
他在这一份季报里谈新能源谈得不是太多,提到的观点主要是认为新能源应用相关的去库存周期已结束,但尚且没有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上行,他目前围绕新能源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固态电池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整车层面可能存在的机会。
好了,明天我们就来看几位医药基金经理的观点,看一看他们对驱动今年医药主题基金业绩的创新药板块是不是仍然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还是说有什么新变化,明天见。